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2012-04-05 18:20:50)
标签:

赵杲观

天台山

宋体

雁门郡

代县

赵杲观——只应在油画中的秋韵

浙江省天台县有一座佛教名山叫天台山,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南23公里处也有一座名山叫天台山,是五台山的支脉,最高点 1951米,最低点1000米。山峰、丘陵与沟谷形成一个闭合的山岳风景地带,无论远睹还是近观,都可谓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峰峦迂回曲折、高低错落,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峭崖险峻无比、奇秀越空。耸翠祥云翩飞,飞泉瀑布川流,树借风声伴百鸟,啼声于空谷缭绕,奇花瑶草遍出芳香,月圆星明璀璨无比,身临其中,无一处不令人神往流连。

实话讲,代县天台山的名气确实没有浙江天台山大;但是,代县天台山中的赵杲观却格外有名;特别是赵杲观内那座名曰“朝元洞”的贴壁叠罗双式五层塔楼建筑,更是闻名遐迩。这座稀有古建筑物的珍贵与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它的选址及造型完全没有落人俗套,虽然规模不大,然而景致堪称独到,自然形成庞大的三角形石缝,石缝上端外建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建造精巧。阁内设有铁索,扶铁索可攀援而上。

佛家建筑称寺,道家建筑谓观。我国古代佛道两家的寺观建筑不但在表面称谓上有所区别,而且一般在建筑风格和样式上也大相径庭。从代县天台山保留至今的许多建筑遗留物来看,可以说是道风十足,显然与赵杲观的“观”字非常贴切相符。但是,从观中所存碑碣石刻的文字记述去追溯,事实上,赵杲观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它又确曾是一座佛家寺院,史曰:“天台寺”。就拿现在来说,赵杲观还是赵杲观,然而观中住的主人却是佛界僧众。究竟是凤凰巢穴孔雀栖,还是孔雀筑巢凤凰住,往事悠悠,实在难以讲清了。佛道合一或是三教合一,在代县天台山又的确有它的特殊之处。

代县天台山最使人纳闷和感兴趣的事情,莫过于所谓“赵杲”之谜?赵杲与代县天台山什么关系?代县天台山的天台寺为什么又被叫做“赵杲观”?即便是称观,为何又非得冠以“赵杲”二字呢?

据《资冶通鉴》载:隋炀帝巡幸塞北,突厥突袭,于是隋炀帝逃入雁门郡城,不几日,除了雁门郡城和崞县城,雁门郡的另外39座城池全部沦入突厥手中。突厥围住雁门郡城攻打甚急,箭都射到了城内隋炀帝居住的屋门前,隋炀帝害怕得厉害,抱着刚七岁的小儿子赵王杲直哭,连眼睛都哭肿了。当时身边有大臣劝隋炀帝带精锐突围,又有人主张隋炀帝一方面坚守雁门郡城,一方面下诏书去搬救兵。隋炀帝听从了后者,于是最后有惊无险。李渊等人率救兵而至,围攻雁门郡城的始毕可汗则率突厥兵马逃遁而去。隋炀帝和他的父亲隋文帝信神佛是十分有名的。脱险之后的隋炀帝,极有可能曾经派大臣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赵王杲去到代县天台山礼神敬佛,以谢神佛佑驾之功;甚至更可能以赵王杲的名义在代县天台山增建寺观,以作永世之祀。如此看来,“赵杲”应该就是“赵王杲”,“赵王”是隋炀帝杨广幼子杨杲的封爵称号,所谓“赵杲”者实属杨杲是也。

代县天台山不仅有道法自然、浑然天成的赵杲观,而且山中植被茂密,森林随山就势,主要以油松和桦树混交林为主,其状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或高入云霄,或匍匐于地,或横空飞跃,或展臂迎客,或钉岩挂柱,或倒挂悬空,且有山桃、山杏、刺梅、照山白、黄栌等植被,形成的森林景观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晋地多山,四季中呈现不同的味道,但秋韵是最诱人的,融入其间,流连忘返。就像北方成熟的美丽少妇,妩媚中带着刚强,赏心悦目而凛然不可欺。而赵杲观的秋韵可说是油画中的少妇,款款而坐,风姿无限。

赵果观的入山口在一片山坳之中,台阶缓缓的向山中蜿蜒,举头便是澄澈到纯粹的蓝天,“三晋第一观“的牌匾高悬在山门之上,两旁的山林夏意尚未退去,秋色已夺步而来,好似灿烂的阳光化做七彩的霓虹,揉碎后一把洒向浓郁的绿色,呈现的色彩难以数尽,难以描述,而唯有心的感动在这美丽中跳跃。进得山门,又一幅画卷在眼前呼的展开,远处是雁北高阔蔚蓝的天空,近处是在阳光下闪闪的绿叶,远近之间是如生命一般跳动的火焰,层次分明而又相得益彰,清纯、悸动和沉稳竟相融的如此和谐,就像人生从少年、青年到中年一路走来。

虽是秋天,但山花依旧烂漫,粉色的瓣、黄色的蕊、绿色的枝叶,又把生命的旺盛与丰富诠释在这天地之间。拉近镜头,满眼又是霜染的黄叶,有深黄、有桔黄、有鹅黄,就是单单的黄色也要表现在浓淡之间,决不肯苟同,定要写出无尽的秋意,张场的个性也只有这大山之子。黄叶中,一丛火红喷薄而出,带给你由心而外的喜悦,如山中少女那随风飘飞的红头巾。远处的两棵松树并肩而立,在苍茫中恪守着天长地久的誓言。

翻看拍回的照片,又总觉得不像照片而像一幅幅立于天地间的油画,也许这本就是赵杲的秋韵。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赵杲观(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