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义县思顺乡三江村平茶寮碑及附近

(2012-02-18 17:22:05)
标签:

杂谈

 

 王 阳 明 《平 茶 寮 碑》 校 考

http://www.gzwhxx.gov.cn/ContentDir/60/1560.html

朱 思 维

 

    明正德十一年九月,王阳明擢左佥都御史,受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八府一州。正德十二年十月,王阳明率军对上犹县横水、桶冈(正德十三年,王阳明设崇义县后划归崇义县管辖)等地以畲瑶民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军实施围剿,十月十二日攻下横水,十一月二日攻下桶冈,十二月初九班师旋旅。两月之内,将“南赣数十年桀骜难攻之贼,扫荡无遗。”桶冈之战结束之后,王阳明率帐屯兵茶寮,设立茶寮隘所,并在此勒刻纪功碑一方,这就是《王阳明全集》中所记载的《平茶寮碑》。该碑位于崇义县思顺乡西山界村桶冈小组,199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研读《王阳明全集》中的《平茶寮碑》文时,笔者查阅并对照了《赣州府志》、《南安府志》和《崇义县志》等地方志书中记载的此碑文内容,发现与《王阳明全集》中记载的碑文内容互有同异。为了保持《平茶寮碑》全文的原真性,避免以讹传讹,笔者对《平茶寮碑》碑名进行了考证并对全文进行了校勘,兹记述如下。

一、碑名释疑

    笔者在查阅《平茶寮碑》所在县的《崇义县志》(明嘉靖三十一年版,是崇义建县后的第一部县志)时,发现该文的碑名记作《茶寮碑》,笔者起先以为脱字,但在查阅中发现该县志中有“茶寮仙茗,在县西一百里。厥地寒腴,恒产雀茶……因以立名”之记载,说明茶寮在明代是一个地片名。不仅《崇义县志》是记作《茶寮碑》,笔者还查阅到清康熙四十九年版《南康县志》(明代南康县与崇义县同属南安府管辖)刻本,也是记作《茶寮碑》,这说明称“茶寮碑”者是因地名碑,非脱字也。“平茶寮”,有“平定茶寮”的意思,这与王阳明在明正德十三年所写的《平浰头碑》(有的文献史料又记作《平浰记》)碑名的意思相同。所以,称“平茶寮碑”者是以平“贼巢”事而名碑。崇义和南康《县志》中记载的《茶寮碑》碑名与《王阳明全集》中记载的《平茶寮碑》碑名虽只有一字差异,但带给读者的历史信息却截然不同。然而,笔者对强调平“贼巢”事而名碑者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他为何不取已被平定的横水、桶冈这两个曾被谢志珊、蓝廷凤占据多年的大“贼巢”来名碑呢?朝廷派出大员率军征剿横水、桶冈,“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这在《明史》上都记有一笔,而为什么要择选茶寮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贼巢”来名碑呢?为了核对碑名,笔者查阅了赣州市博物馆文物资料库里保存的1993年由原赣州地区博物馆赴崇义县思顺乡桶冈村(现改为西山界村桶冈小组)进行碑拓留下的拓片资料和当年的实地笔录,结果发现该碑原本就无碑名。如此看来,所有文献史料书籍上记载的所谓碑名,都是编者因编辑文章的需要而附加上去的。但从编者取名的角度来看,称“茶寮碑”者,或是因碑文中有“刻茶寮之石”而取之名碑,或是因当年王阳明屯营茶寮而以地名碑,取名较为客观实在;而称“平茶寮碑”者则更多地带有主观臆见的色彩。

 

二、正文校勘

    笔者以碑拓文字内容为底本,并对照《王阳明全集》和《南安府志》、《赣州府志》、《崇义县志》等刊录有此文的几部相关的地方志书,对全文做了九处校勘。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起见,笔者不妨先抄录碑刻全文,之后再作校勘。

(一)原碑铭文

    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于是上命三省会征。乃十月辛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破横水、左溪诸巢,贼败奔;庚辛复连战,贼奔桶冈。十一月癸酉,攻桶冈,大战西山界。甲戌又战,贼大溃。丁亥,与湖兵合于上章,尽殪之。凡破巢大小八十有四,擒斩二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辛丑,师旋。于乎!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举事也。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纪功御史屠侨,监军副使杨璋,参议黄宏,领兵都指挥许清,守备郏文,知府邢珣、伍文定、季斅、唐淳,知县王天与、张戬。随征指挥明德、冯翔、冯廷瑞、谢昶、余恩、姚玺,同知朱宪,推官徐文英、危寿,知县黄文鸑,县丞舒富,千百户高睿、陈伟、郭璘、林节、孟俊、斯泰、尹麟等,及照磨汪德进,经历杭埕,典史梁仪、张淳并听选等官雷济、肖庾、郭诩、饶宝等,共百有余名。

    碑文中的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二)校对勘误

(1)“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于是上命三省会征。”

    1997年版《王阳明全集》本作“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矣。于是三省奉命会征。”

    清道光六年版《王阳明先生全集》本作“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矣。于是三省奉命会征。”

    明嘉靖十五年版《赣州府志》本作“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矣。于是三省奉命会征。”

    此三本中“矣”字为衍字。“三省奉命会征”,原碑作“上命三省会征”。

    清同治七年版《南安府志》本作“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闽之间,骚四、五年,于是三省奉命会征。”

    此本误作“闽”,脱“然且”二字。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闽、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于是上命三省会征。”

    此本误作“闽”。

(2)“贼败奔,庚辛复连战,贼奔桶冈。”

    1997年版《王阳明全集》本作“贼败奔,庚申复连战,贼奔桶冈。”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贼败奔,庚申复连战,贼奔桶冈。”

    此二本误作“申”。

    清道光六年版《王阳明先生全集》本作“贼败奔,庚申复连战,大溃。”

    此本误作“申”,并在“复连战”字后至“大溃”字前脱“贼奔桶冈。十一月癸酉,攻桶冈,大战西山界。甲戌又战,贼”二十二字。

    明嘉靖十五年版《赣州府志》本作“贼败奔,庚申复连战,奔桶冈。”

    此本误作“申”,并在“奔桶冈”字前脱一“贼”字。

    清同治七年版《南安府志》本作“贼败走,庚申复连战,贼奔桶冈。”

    此本误作“走”和“申”。

    庚辛为天干字,古人本用天干配地支以纪日。在上述五个版本中均记作“庚申”,看来编者认为“庚辛”的“辛”字是误字,故将此天干“辛”字改为地支“申”字。笔者认为,此“辛”字并非误字,而是天干二字的并用。理由有三:其一,天干二字并用的语句在古书中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孟夏纪》曰:“其日丙丁。”丙丁,即火日也。其二,天干配地支是古人常用来记日的一种最为普及的方法,一般不易被混淆,退一步说,即使是王阳明一时疏忽而写错了字,此文还须经主管文书的官吏照磨校勘复核(不仅正文,就是碑文中所记的屠侨等三十八名大小官吏的名字,当时也会指派专人负责校对,以免错刻)。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便发现了该岩石上刻有“督工吏李憬”字样,其作用就是为了避免错刻,由官府指派的小吏对刻工进行监督。应该说,每道程序把关都是非常严格的,很难想象会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其三,按天干配地支算,“庚申”应是十月十八日,笔者查阅了王阳明《横水桶冈捷音疏》一文,从十月十六日至十月二十七日,各营都在分兵作战,其中对十八日这一天是这样记述的:“十八日,都指挥许清攻破朱雀坑巢,村头坑巢,黄竹坳巢,观音山巢。”由此可见,“复连战”并非是从十八日开始,而是从十六日开始的,十八日这一天与前后日子一样,都在分兵连续作战,攻打诸小“贼巢”,并无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所以,没有必要对“庚申”日作专门记述。上述三点理由,说明“庚辛”字并非误字。但是,此天干二字合并又作何意解呢?笔者认为,选用“庚辛”二字乃择吉日之意。据有关史料记载,王阳明在率军对横水、桶冈进行围剿之前曾做过祃祭,为大战设坛祭神,以告天求吉。据说古人择吉日,有事于天则看日所属干支五行,有事于地则看时辰所属干支五行。“庚辛”是庚申(十八日)与辛酉(十九日)天干二字的合称,按阴阳五行干支说,庚辛属金,吉日之属,故有择吉日以利于作战之意。

    据查,明嘉靖三十一年版《崇义县志》(1987年由崇义县志办整理校注印行)中《茶寮碑》文是记作“庚辛”;清同治十一年版《赣州府志》中的《平茶寮碑》文也是记作“庚辛”,该版本采用的是清同治九年崇义知县周长森到实地做的原文记录,但上述二本均未对“庚辛”二字做出说明解释。

(3)“丁亥,与湖兵合于上章①,尽殪之。”

    1997年版《王阳明全集》本作“丁亥尽殪之。”

    明嘉靖十五年版《赣州府志》本作“丁亥尽殪之。”

    清道光六年版《王阳明先生全集》本作“丁亥尽殪之。”

    此三本脱“与湖兵合于上章”七字。

    清同治七年版《南安府志》本作“丁亥与湖兵合”。

    此本脱“于上章,尽殪之”六字。

(4)“擒斩二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1997年版《王阳明全集》本作“擒斩三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清道光六年版《王阳明先生全集》本作“擒斩三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此二本误作“三”。

    明嘉靖十五年版《赣州府志》本作“擒斩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此本脱“二千余俘”四字。

    清同治七年版《南安府志》本作“斩首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

    此本脱“擒”、“二”字,衍“首”一字。

(5)“归流亡,使复业。”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归流亡,复业。”此本脱“使”字。

(6)“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提防御史屠侨”。

    此本误作“防”,并在“提”字后至“御史”字前脱“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纪功”十二字。

(7)“千百户高睿”(ruì音瑞)。

    清同治十一年版《赣州府志》本作“千百户高濬”(jùn音俊)。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千百户高濬”。

    此二本误作“濬”。

(8)“斯泰”。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靳泰”。

    此本误作“靳”。

(9)“经历杭埕”(chéng音呈)②。

    清同治十一年版《赣州府志》本作“经历沈珵”。

    清光绪二十一年版《崇义县志》本作“经历沈珵”。

    此二本误作“沈珵”。 

    以上是笔者所做的对王阳明《平茶寮碑》碑名的考证和碑文的校勘,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有以教之。

注: ①上章,今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新庄村上庄,位于罗霄山脉的主峰齐云山的西面,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和上犹县五指峰乡交界。碑中记的“上章”应为“上庄”,当地有上庄、下庄之称;由于客家话中无卷舌后鼻音,所以把“庄”字读成“章”字。

    ②该碑刻因年久风化比较严重,碑刻中的“杭埕”二字偏旁有些模糊,但经仔细辨识,应为“杭”字,而不是“沈”字。笔者查阅了清同治十一年《赣州府志》刻本,查《官师志·武秩官表》中有“杭埕”人物,官职为赣州卫经历。

作者单位:赣州市文化局

赣南意外发现王阳明真迹
中新网南昌八月五日电(何柳斌 章丽娟 黄泽松)日前,江西赣州文物部门在对崇义县大型明代石碑《平茶寮碑》进行整修时,意外发现七块碑文,专家鉴定,其中两处碑文为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真迹。

  五日,崇义县文物研究所王所长对记者介绍,经过仔细甄别,最终证实位于碑体西侧的楷书石刻为“纪功岩”三字,位于碑体东侧的草书诗文碑刻为两首七言律诗。

  诗一:“处处山田尽人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胜势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

  诗二:“ 戡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岂云薄劣能驱策?实仗皇威自震惊。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

http://s15/middle/95e454f7gb939d39b8f3e&690

http://s16/middle/95e454f7g78ec2ed3eabf&690

http://s15/middle/95e454f7g78ec2ee3c21e&690

http://s8/middle/95e454f7gb939d74e1a57&690

http://s2/middle/95e454f7gb939d93f7eb1&690

http://s2/middle/95e454f7gb939da997671&690

http://s11/middle/95e454f7g78ec304ada8a&690

http://s10/middle/95e454f7gb939e3cc8769&690

http://s2/middle/95e454f7g78ec30813f01&690

http://s1/middle/95e454f7gb939e5d36b70&690

http://s16/middle/95e454f7g78ec30a94cff&690

http://s8/middle/95e454f7gb939e72f1fa7&690

http://s15/middle/95e454f7gb939e7be162e&690

http://s1/middle/95e454f7g78ec30e27740&690

http://s3/middle/95e454f7g78ec313756c2&690

http://s9/middle/95e454f7gb939efe5f4f8&690

http://s7/middle/95e454f7gb939f0d79006&690

http://s11/middle/95e454f7gb939f1510d2a&690

http://s3/middle/95e454f7gb939f1e99b62&690

http://s7/middle/95e454f7gb939f2a3cb96&690

http://s16/middle/95e454f7gf3c43a437e9f&690

http://s9/middle/95e454f7gb939f818cf78&690

http://s11/middle/95e454f7gb939f973ca3a&690

http://s16/middle/95e454f7g78ec32e3569f&690

http://s15/middle/95e454f7gb939fd904abe&690

http://s7/middle/95e454f7gb939fe5f4296&690

http://s11/middle/95e454f7gb939fedbdfda&690

http://s9/middle/95e454f7gb939ff883bc8&690

http://s4/middle/95e454f7g78ec33374f93&690

http://s8/middle/95e454f7gb93a00df77c7&690

http://s8/middle/95e454f7gf3c440e50837&690

http://s6/middle/95e454f7gb93a023eb185&690

http://s9/middle/95e454f7gb93a034d7378&690

http://s2/middle/95e454f7gb93a0491b3c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