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万寿居士学习讲解《观史知今》完整版

(2014-09-15 23:01:08)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

http://s6/middle/3e2b3090hbfe4cfdd21a5&690

昨天,好友欧楷墨缘发表了博文:万寿居士“田楷解析”1--3配图。很受欢迎,但缺几个字的讲解,俺来一个完整的,以便大家学习。

2E794802168001001111404466

业务流水号
 

“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养志,可识春秋”解析

          作者 :万寿居士

     1. 观

http://s9/middle/3e2b3090hbfe4d4f6e888&690

“观”为左右结构,笔画又多,笔画相对细些不要写宽了。诸横抗肩较大。

草头要小,笔顺:竖-横-横-竖。第一笔起笔为抖笔,但忌滥用。

俩“口”有距离,第一“口”靠左些。

“隹”往上靠,撇从俩口间起笔,撇头不要大,左竖与撇的连接与普通单人旁有别,是直插在撇里,竖细、直、长而左斜,点是小撇点,四横较短,长短有别,间距相等,前三横与左竖虚接,第四横实接(从竖里起笔),右竖比左竖粗,从点下起笔,靠诸横的右端。写完后左竖下端露出较长的一段。

“见”里边的第一、二横应分别在“隹”第一、二横的延长线上,横折往里走成凹坎后写竖,撇细而往“隹”下方向走,竖弯钩伸展。

竖弯钩写法:竖轻,稍左斜,放松手腕拐弯,弯细,拐后即按笔右行,横粗要保持前后较一致,不要前面太细而后太粗。横时笔锋在左,笔肚在右,挑钩时保持这种状态,不需调整笔锋,先有点圆弧往右上尔后直往上推挑(这往上推是我的感觉),出锋时不往右也不往左,形成外方内圆的钩。注意录象,田老师写完这钩后,笔锋是扁的。这与不需调整笔锋有关,因为写横时笔毫是压扁铺开的。

笔好不好使,写写这竖弯钩就知道,因为要拐好几道弯。

欧公“以”的第一笔起笔即是“抖笔”。

2.史

http://s13/middle/3e2b3090hbfe4e8102a7c&690

   “口”为扁口,写完“口”单看它是斜的,折竖往里走成凹坎,不这样写不精神。其底线位置大概在中线上,容易往上写。竖撇高扬,露出“口”的部分较多,撇捺伸展注意角度,撇高捺低,但不明显,捺容易写的过平。

    捺脚是很头疼的事,我有时处理得很好,有时非常糟糕,糟糕时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捺不出去了”。
说说我的好感觉。我认为写好捺脚,即“捺不捺得出去”,与中部运笔是否正确很大关系,我在说“今”之捺时说过“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注意“而力直指刀的下角”,就是说的运笔之力要灌注到下图箭头所指之处,也就是顿笔之着力点,这下到位了,切出刀锋也就舒服了。切刀锋时先慢后快,最后出锋时要快,用的肘部力量抽将出去,是抽刀出鞘的感觉,但锋尖不宜太锐。切出刀锋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中锋法,即边提笔边收敛笔锋且笔锋在笔画中线运行切出刀角;一种侧锋法,即边提笔边转笔切出刀角。不管是哪种办法都是水平运笔出锋,而下刀面是斜向上的。
    关于捺笔,有一个书家用了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捺就像小河拦河坝的一个小瀑布。水原先是水平流动的(捺头),在斜坝上端忽然一个小拐弯(捺脖),顺着斜坝直流而下(捺身),冲到坡底(力注捺下角)后溅起(刀角斜面)再水平流走(水平出锋)。从中我们可悟到捺的运笔和形态。

    3.知

http://s2/middle/3e2b3090hbfe4df07c161&690

    左斜右正结构,撇稍高,横要短。第二横往左伸、较长,右端与第一横右端在一条垂直线上。两横抗肩大。撇是左歪头,起笔大概在短横左端的下方,不宜过长。“口”敦实平稳,往下靠,左竖起笔大概齐长横的右端。我把握此字的感觉是两横大胆抗肩,第二横起笔大胆靠左,并距第一横较远。

    4.今

http://s14/middle/3e2b3090hbfe4e9ec4c9d&690

    撇、捺基本功具备,但组成人字头还需一番摸索。为写这字,我单笔练了不少,组合更费了不少工夫,才略感有点意思。田老师的人字头看着很有意味,它不像有的撇捺往左右翘,而是有点往下盖,较饱满、含蓄、内敛不失优美而怀抱又很宽广的感觉。就像一个古朴、典雅、厚实的人字顶亭,人在其下感觉很安全、很舒适。

    撇较厚重,也较直,出锋时才略有向左的弧度。捺的里侧看着有点弯弧,但写时千万不要故意弯曲,其实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然后水平起刀。捺的起笔(蚕头)在撇里,在撇里一顿有一小波即出来(然后直下),与撇相交的内角不是锐角而是成点小圆角,最好能写出来,这也是味道所在。
    撇低捺高,撇陡点,捺平点,并不对称。
    人字下方的部件偏左,两横很短,但竖最后是在中线上。人字头的字如“金、全、会”都有共同特点,下部零件置左、上靠。

    5.当

http://s14/middle/3e2b3090hbfe4eecdef2d&690

  左点低,右点高,两竖直对。上“口”左竖较正,右竖左斜;下“口”左竖右斜,右竖较正。“田”左白少右白多更有味,反之不行。最后一横“努力”写平,有弹性有力度。视觉上有点“口”压“田”左变

6.思

http://s3/middle/3e2b3090hbfe4f1b9f2e2&690
“田” 左竖右斜,右竖较正,横抗肩。虽抗肩,但不要直不愣登的往上斜,而是有点弧度,有弹性,特别是长横更如此。中竖在上横中横起笔,不要出头,严丝合缝,表现工楷之严谨。需要如此的横接竖可类推。所有“心”字底均偏右,仰钩起笔指向“田”左竖末端。“田”坐“心”之怀抱,不要貌合神离。

    7.进

http://s8/middle/3e2b3090hbfe4f68ad167&690

    进:“隹” 窄而高,撇厚重、较陡,四横较平,特别是第四横更要平,单人竖在中线位置。

8.退

http://s10/middle/3e2b3090hbfe4f9760799&690
    退:“艮”不要写宽了,长竖居中线。“进、退”之平捺切笔起笔,注意起刀位置。 
    注意走之与右部左竖、左竖与右竖距离基本相等。

9.

http://s13/middle/3e2b3090hbfe4fe2fa53c&690

“言”旁第一横左伸,点在其右端,以点画一条垂直线,下面笔画均不能过线。

    右部先写两横再写竖,竖高扬,出头较多;“四”扁、斜而宽放,里两竖呼应,有被往下倒而又要努力站稳的感觉,最后一横短,两端不接竖;“贝”不宜宽,写时要有上窄下宽的意识(“贝”在下时均如此),右竖长,最后一点很关键,不宜平,站稳,顶着竖而努力将全字右部扛起的感觉。

    此字所有横均抗肩,注意斜中取正。

    10

http://s1/middle/3e2b3090hbfe501c45d40&690

诸横等距乃常识。

另有三个特点:

1、第一横较平。

2、第一个横折与众不同,横完后不需往上抬笔而折笔,说白了就是“塌肩”。

        3、中竖压“曰”里横之中部。

       11.

http://s13/middle/3e2b3090hbfe5051a493c&690
    两点呼应;三横不长,抗肩较大,起笔有异,间距较小;撇起笔不在横中部而靠左,捺起笔也不在横中部而靠右,撇捺伸展,撇低捺高;“良”上靠要放正,容易往左写,能否放正与撇捺角度也有关。注意最后一笔反捺要长

       12.

http://s9/middle/3e2b3090hbfe5085a4da8&690

要写出这种味道要多实践掌握好度,两横不长抗肩大,关键在“心”,写正了太板没味道,太歪了脱节而散乱。 

老师语录:人心不正,所以字心也不正。

13.

http://s6/middle/3e2b3090hbfe50bf4c1a5&690

横长、不粗,略抗肩稍有弧度;“口”不大,左置,起笔约在长横左端斜坡之延长线上;竖钩挺拔,起笔在长横中部靠右点,与横略有衔接,钩稍长。竖钩太靠右是通病,要避免。

14.

http://s5/middle/3e2b3090hbfe50e61f294&690

左、中两部分紧凑,写戈钩前,看它是斜的(上部右倾),写完戈钩一支撑,全字正了。戈钩稍长。
戈钩忌身弯力弱,戈身圆劲流畅,端粗中细,钩形外方内圆。写戈钩不要为弯而弯,而是有种拉直的力相抗衡不许它弯。要点是运用腕力带动笔,自然就有弧度。假如以腕为轴心,并以腕力转动手划的就是圆弧。起笔时,要想好它的长度和方向,起笔后,眼睛要瞄着它的下端驰笔而去。写到下端先切出方角,回笔调整笔锋再下顿,侧锋挑出。当然,功力具备,运笔准确,可不必回笔,一起呵成,挑钩出锋。
注意,这是一个反手动作,起笔时,手要留有活动的余地,否则,写到下端,手“窝”着,不能自如控笔挑钩。长捺、平捺亦然。

15.

http://s14/middle/3e2b3090hbfe510598a5d&690

三横抗肩较大,长短有度,起笔各异;撇似竖撇,靠横左端;捺靠横右端,在横里起笔,也可穿入横起笔;“日”上靠,放正,不可太宽,左竖短右竖长;全字表现上紧下松,下部横间距比上部三横的间距稍大。我认为不可忽视“日”两竖之长短对比。右竖长点,除增加了全字的味道,使字修长点、活泼点,也起到平衡作用。因诸横均抗肩大,特别是上部三横斜视往右上走,右竖长点可往下拉一拉,从而端正了全字。这也许就是险中求正。
  
“春”、“养”两字下部放正很关键,我认为下部“日”、“良”应在上三横的正下方。如何才正呢?如撇捺角度合适,很自然能正;如撇捺角度不合适,强行放正也会别扭,那就要考虑调整撇捺开合度。

16.

http://s2/middle/3e2b3090hbfe512347961&690

上一个字是“春”,撇捺伸展,跟着“秋”字又有撇捺,为求变化,此字采用异体。
“火”旁笔顺与单个“火”字相同。先左点,后右上点,中穿撇,再右下点。笔顺正确,方能使笔画呼应并紧凑。不可将“火”旁写散,特别是右两点要聚拢些,注意它们和左点的位置关系。撇乃竖撇,但不宜过长,也不可往左过于伸展。
“禾”注意与左部的笔画穿插。小平撇靠上写,小藏锋起笔,注意起笔角度;横离小平撇略远,插入“火”中,在其右上点下方起笔,大抗肩;竖钩挺胸抬头之势,稍长,中段较细,但若力度不到,还是写粗点吧;撇从竖出(“木”旁写法如此),伸入“火”下,如“火”旁写不对,准与其右下点打架;长点(反捺)较重,注意位置、角度,其与竖的夹角应和撇与竖的夹角对应为佳。

结束语 

    我在阐述时,老说这左一点那右一点,这上一点那下一点,这粗一点那细一点,这正一点那斜一点,是否有人觉得很机械。不!这就是楷书!这就是工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田老师说了一个很说明问题的比喻,说人的五官其实相差不多,也就眼大点小点,两眼距离远点近点,鼻子高点直点,嘴巴大点小点,嘴唇厚点薄点,脸方点圆点,等等,为什么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不漂亮甚至较丑,就因为相差那么一点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