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光原理—由浅入深的详细教程】作者:Richard Yot 欢迎转载关注

标签:
900cg绘画3d原画游戏美术 |
分类: 〖翻译教程〗 |
http://s4/mw690/95d8f079ge0bfa226bf73&690Yot
作者:Richard Yot
译:Lin Ran
第1部分:基础篇
大家都看见了下方的图解,在本篇中
我会用一张白卡和一个白球来演示不同情况下光线的具体表现
太阳是主光,蓝天是辅光,两种光线性质不同,却恒久的共存
着实可以充当第三种光源
我们接着往下看:
铺天盖地,投下温和的光线,柔化锐利的阴影
天光其实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影子,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产生的影子第一时间就被太阳的直射所秒杀
现在你只需记住,光源越小,阴影越清晰
继续往下:
其实,要不是因为太阳,天空下的一切都会偏蓝
再看看白球的暗部,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它会被蓝色接管
尽管它们是在两个白色的物体之间反弹
但因为相比天光太过微弱,所以不得不受上级的影响
与之相似,原本应当偏蓝的受光,如今不也正被阳光所改造么
离纸面更近的显得更亮,你看图中球面靠近纸面的部分
越往上,则因为距离和角度的变化,显得反光越弱
http://s15/mw690/95d8f079ge0bfa27ac94e&690Yot
图中最暗的区域是投影与小球交叠处的那一小块幽深
另外还有小球上光暗交界的部分:这个区域称为明暗交界面
那一小块幽暗的形成是由于它既不受阳光的照射
又因为球体底部的遮挡而难获天光的补给
不过另一端的阴影日子就好过的多
它既有天光的补给,又有白球暗面的微光反射
使得交界处的对比显得比实际的更强
同样的,由于这个区域收到最少的地面反射光
所以,相比直接受光的亮部,或接受反光的暗部
明暗交界面就成了获得光照最少的区域
它几乎只受天光的影响,除去阳光和地面的反光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http://s9/mw690/95d8f079ge0bfa29184c8&690Yot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彩虹七色
因此当白光在大气层里传播时,与网球撞击石子滩非常的相似
这些光子会撞上各种微粒分子,从而偏斜光路原本的方向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与大气中的悬浮粒子发生碰瓷
就这样在空气粒子中四处奔走,折散传播开来
http://s5/mw690/95d8f079g7cdff6b11cd4&690Yot
在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里,我们更容易认为一切是沐浴在阳光下
其实阳光只能照亮物体的一半
真正包容一切的,是大气蓝光的普照
当傍晚的阳光穿过厚厚的空气和粒子层时,你就能相信这一点
因为蓝光的不争气,剩下的光线便主要是红色的
http://s16/mw690/95d8f079g7cdff6b73cef&690Yot
但是请注意,即便如此,蓝色也并未真的消失
它一直默默的影响着整片天空
只是红光太过抢眼,在太阳的四周压制了蓝光的显现
那么整个大气圈都可以被看作是发光的蓝色光体
这个蓝色的光罩足以关照到那些不被阳光直射的区域
这就是为什么在背阴的地方,你仍然可以看清楚东西
http://s15/mw690/95d8f079ge0bfa37168de&690Yot
照片里的这个阴影为什么是蓝的
现在已经无需赘述了吧,大气的蓝光:)
这其实取决于物体的颜色
白色的物体将会反射所有种类的光线
黑色的物体则倾向于吞并所有
唯独红色的光被反射回来
这里我选取红绿蓝来替代七色光,是为了简化它的构成
既然所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就让这个表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红色的发光体
所以当该发光体A接近另一物体的表面B时
A的红光无疑会对B产生实际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叫做辉光
它改变临近物体的色相
http://s7/mw690/95d8f079ge0bfa3b86f56&690Yot
图中,照在威尼斯百叶窗上的光
经过反弹而对墙面的色相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http://s15/mw690/95d8f079ge0bfa3f81c2e&690Yot
图中,蜜蜂的屁股也完全被大罂粟花染成了橙红
辉光通常是一种微弱的现象,对光量有苛刻的要求
在柔和或微弱的光线条件下,它很可能难以察觉
但假如光线充裕,它便将丰富的色彩赋予那些被它影响的物体
当辉光发生在色彩相同的物体之间时
彼此的纯度都会得到加强,使颜色生动的发光
你可以在明亮的日光下观察到这种现象
http://s12/mw690/95d8f079ge0bfa40d599b&690Yot
他们彼此的色彩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和被照亮之后的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神奇对比
这使它看上去非常具有光感,并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亮调子的光照通常让对象显得柔和(但也有例外)细节也往往显得低调而隐藏
在自然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亮调子场景有浓雾和白雪
你应该还记得在雪地里
即使是阴影都因为无处不在的反光而变的浅淡清爽
http://s13/mw690/95d8f079ge0bfa43dc43c&690Yot
这张图片所展示的直白朴素来自于它极其自制的调子运用:黑,白,深灰
它们具有高强度的对比,主体物往往被强光所照射
暗调的背景能营造出一种绝佳的场景气氛
通常被用来表现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用到暗调子最多的自然是夜晚或傍晚时分的场景
当然在其他的情况下它也能发挥出色
比如风暴即将来临,或是幽暗的室内
http://s12/mw690/95d8f079g0c77c6c6c03b&690Yot
这张照片的戏剧效果完全依赖于暗调子的使用
然而我们却难以察觉,因为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矫正色偏,还物体本色
要是把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混在一起
大脑得到的结论就是一个白色的物体
即便在非常浓烈的色光环境下,我们还是能够过滤色光的影响
而读出物体自身的颜色信息
由此看来,我们观察色彩,是基于相对关系,而非绝对数值
这是一个中立的色彩模式,将如实的反映色彩的本相
拍摄下面这张照片时,我将窗户打开
让光线从阴天的天空中透射到室内,算是模拟了自然光
http://s11/mw690/95d8f079ge0bfa4808d3a&690Yot
使用一个标准的60瓦家用灯泡作为光源
http://s7/mw690/95d8f079ge0bfa4969f36&690Yot
这下,我想色偏的力量就足以让你惊讶了
在此之前我们可能没想到钨丝灯会呈现这么浓烈的橙黄色
假如此时我们置身于照片之中
我们的大脑还是会倾向于把这橙黄解读成上一张图像的样子
安慰我们说一切正常
但好在此时我们是置身画外,面对相机摄录的真实色彩
我想就只有哑口无言的份儿
下次你要是有机会在夜间观察别人家的房子
你会发现他们的室内是明亮的橙红
(一个痴汉的诞生)
http://s9/mw690/95d8f079g7cdff6dd6808&690Yot
http://s4/mw690/95d8f079ge0bfa5352f63&690Yot
相似的情形也适用于蓝光统治下的户外阴影
当我们身处其中,总感觉这阴影是无色而中立的
可要是走进了阳光再回头张望,那阴影的蓝色就赤裸裸的表露无疑了
当然,这些阴影还可以由其他的光源产生:
荧光灯发出绿色的光线,夜晚的街灯是深色的桔黄
傍晚的日落则由耀眼的浅黄变为浓重的深红,等等
然后鼓励初学者们用它给自己的场景增光添彩
它基本的模式为:一盏明亮的主灯从一个方向照来
一盏较弱的补光来自相反的方向
最后一盏背灯为物体勾勒出清晰的边线和明确的边缘
因而直接削弱了作品自然而真实的审美趣味
尤其是那盏来自背面的勾边效果灯更是不应该滥用
除非你真心需要那种戏剧性的效果,否则不该动不动就走这种金光护体的路子
尽管它确实是一种很出效果的方法,但是当一种方法成为流行甚至成为教条
它的艺术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这种三点布光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它在第一时间就给人一种包装意味很浓的商业气息
看看现在的教科书,几乎满满的充斥着对这种方法的介绍和推广
使得人们对它的审美疲劳再也不是嘴上说说的事
它们看起来彼此相同,是因为摄影者每次使用相同的照明方案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作品避免这种俗套的模式,你就必须想出自己的独特方案来
看见它们,对如今的创作者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灯光效果
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要重复过去
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创造新的灯光方案
哪怕它不是那么经典,都可以在独创性上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
它也决定着物体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自身
考虑一个场景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观者
同时完美的传达出预期的情绪
http://s3/mw690/95d8f079g7cdff6ee8182&690Yot
通常在那些使用闪光灯的照片里你能看见这种灯光效果
假如闪光太强,照片很容易显得苍白而缺乏吸引力——
当然凡事有例外,如果控制得当,平光也能获得非常超然的效果
了光源的强度,以获得柔和的漫反射效果,如此一来强光的劣势获得了弥补,而平光的
http://s10/mw690/95d8f079ge0bfa59415e9&690Yot
强烈的平光会给人一种狗仔抓拍的效果,显得刺眼而无礼,却又独具一种风味
http://s5/mw690/95d8f079ge0bfc346c4a4&690Yot
http://s13/mw690/95d8f079ge0bfc390f85c&690Y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