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读后有感
(2016-11-25 11:55:23)| 分类: 书香满人生 |
|
读书学习心得一: |
——《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读后有感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美国作家托德·威特克尔写的《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把其中很精彩的论述摘抄下来,把自己的即时想法间插的写出来。从中获得一份充实与宁静,多一份感悟和体会。
原本只是抱着一种试读的心态看一看,因为作者是一位美国人,美国的教育肯定与中国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想,从书中叙述事件看,从作者的观点看与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出入不大,对教育也是一样,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表现形式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他所论述的案例和观点具有很强的可鉴性。
下面把书中作者的观点做以简单梳理。
第一件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我们首先要关注人,而非方案。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提高现有的吸呐优秀的。另外,他还提到了对于教师的表现,“鼓励”要优于“奖惩”。(高明之处啊)
第二件事,告诉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关键的变量是教师。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凡事按照一定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第三件事,告诉我们应每时每刻尊重每个人。其中提到一个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感觉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变成不同的事实”,这里比较具体典型的就是:作为教师不必非要喜欢你的学生,但至少要表现得喜欢你的学生。原因是你再怎么喜欢你的学生,如果你不表现出来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同样,让你的学生觉得你喜欢他们,那么是不是真的喜欢也就不重要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不喜欢老师(多是因为老师先表现出不喜欢他)而不用心去学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事还少吗?教师应有严厉的一面,更少不了温情的一面。不一定非要面带微笑,人与人之间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都可以传递感情的。(学生对老师的感觉尤其如此,即便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也是很敏感的。)
第四件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抱怨,要积极面对,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的一面。然后逐步向利好方面引导。抱怨的结果往往是增加抱怨。这里提到“校长是个过滤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扩大教职工微小的不经意的错误,过滤掉消极的东西,张扬积极的。因为校长观点态度甚至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左右一所学校的氛围。
第五件事,告诉我们校长要注意培养优秀的教师,其中很主要的就是要走进课堂,让大家明确校长期望的是什么样教师,低效能的校长总是把没有时间做为不能进课堂的理由。一个高效能的校长一定首先要有建立起教师间互相学习听课的机制和氛围,促使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意识。
第六件事,说的是一所学校要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要吸收优秀教师——这一点目前在我们这里并非是校长所能左右的(中美不同,中国城乡不同),但这里提到了要有一种迎合优秀教师的意识。优秀的人办法总有不同,在学校大目标大框架内,为什么要妨碍优秀教师的特色表演呢?
第七件事,讲的是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各综合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这里的综合教育指的就是中国的素质教育。从这里看,美国也存在着硬性分数评价标准和学生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只不过在中国更突出。这可能现代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的一个矛盾课题吧。在美国,他提到可能越是低效能的校长越关注学生的分数,在现在的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分数永远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尺,可能更优秀的学校在关注学生分数提升的同时能够较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罢了。如果能把两者倒过来,我想素质教育就是属于实施成功了。那就是高能自然得出高分,这可能是一个教育者应为之奋斗的永恒话题。
第八件事,告诉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首先应关注行为,进而关注信念。这里有一种态度,就是我们应该首先看重他的行为,而不是注意他是如何想的。尤其是对一些活动的新做法,可能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很乐于很顺利地接受,而一部分就会很困难所以在提出一些新的目标之前,同时一定要相应的拿出一些可行性的做法方案,这样对后一部分人可能更有方向感和安全感,这要比只有目标、口号来得实际、实用得多。
第九件事,讲述的是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明确教师忠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责,那他就是忠诚于校长了。所以学校里的每一件事都要以是否对学生有利为基础,当大家都以这作为做事的前提和标准时,学校里的正气和向上的朝气就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也就建立起来了。
第十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高效能校长在做决断之前应考虑优秀教师的意见,一定应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获得他们的认同。另外,要正确对待优秀教师,即便我们不去关注这些优秀教师,这些人也会做得不错,但正所谓“响鼓还需重槌敲!”应发挥这些人的榜样示范作用,领头雁作用。
第十一件事,告诉我们作为学校日常事物的最终决策者,我们在做出每一项决定或发布每一项新制度时,一定要想一想由此而带来的影响,那就是“谁最舒服,谁最不安?”我们要把一件事做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要达到的目标是同一个,不过是手段有很多种,选择最佳的那一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第十二件事,告诉我们要关注、了解那些力争上游的人。在每一个集体中都会有一些相对来说凡事都要做好的人,无论这个集体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要充分用好这些人,给予这部分人更多的工作机会,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努力一定能做好的事。校长只是安排和检查督促,这些人真正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可能要比校长亲自做效果要好得多。校长真的应该抽出身来思考全局性、前瞻性的东西。
第十三件事,告诉我们,做事的一种态度,一个团队应有的一种集体倾向,那就是要“乐于关注”,“当我们都把关注当作一种乐趣时,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我理解的“关注”是高于“认真”层面上的含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时刻存之于心里的一种常态。当全体教职工都关注于学校的每一件事,关注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学校就将会成为一个能创造奇迹,无往不利的团体。
第十四件事,告诉我们应该随时随地都尊敬和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个人素质的直接表现,尤其对于一个团队的主要管理者更是如此。说到底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为了能更好完成即定的价值取向,只不过人们不愿深入思索而已。这里书中讲了一个关于高速公路巡警的故事,在高速公路上因为违章而被巡警叫停,你是怒目相向还是笑脸相迎,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表现出很有礼貌的积极配合。这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还是因为看到巡警很高兴?还是自身素质的不经意体现?当然都不十分准确,最直接的答案是为了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受到处罚。
第十五件事,告诉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要大家明确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因为新学期一切都重新开始。“我们还未曾被击败”,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一期望值不断明确,加以强化,使之成为整个团队的日常规范或努力方向。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种倾向形成和一种舆论产生的方式方法。还要注意我们在制定各项制度时,要有一种“防止”的心态,“报复”的态度只是亡羊补牢,应谨慎用之。
最后,书中指出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信念。那就是深信校长是学校的“过滤器”;想要建设学校,必须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或者聘用更出色的教师。在任何学校都会有难以实施的方案,但我们应该清楚成功取决于人,而非方案。我们应该在每时每刻尊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校长是一项神奇的事业。它是富有挑战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也是殚精竭虑的。它所具有的影响力会远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想像。对于校长都会感到来自于外部的影响和压力,好像人人都是专家,然而作为校长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管别人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必须专注于对学生来说是正确的事情。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校长是孤独的,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核心,要想掌握正确的路线是很困难的。有了这种核心,我们才能得到安全和自信。
“每位校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优秀校长的影响力与众不同。”希望自己做一个优秀的校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