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拿家里钱及家长的处理建议
(2018-06-03 08:11:31)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杂谈 |
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写的很好的文章,分析如何对待小孩子偷拿家里钱的问题。现转载如下: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时,很多家长会感到很惊讶很愤怒,一时难以冷静下来。
家长对这种现象采取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采取体罚打骂训斥的方式,但也有一些家庭,家长对此现象不是很上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
1
作为家长,我们要弄明白孩子用钱要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压制孩子的欲望。
当孩子觉得他的这些需要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时,只好“私拿”。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时,应控制过激反应情绪,冷静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分析出真正原因才有利于解决因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而产生的偷钱后果。
2
其实,很多孩子都曾有过偷拿家长钱的行为,有的家长小时候也有过偷拿父母钱的经历,与“学坏”、“犯罪”无必然联系。
三毛在她的《倾城》专辑里收录的《胆小鬼》一文,就是记叙她小时候偷钱的一段往事。“说着说着,发觉姐姐弟弟们在笑,原来都偷过钱,也都感觉不好过,这一段往事,就过去了。”
有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和偷钱成恶性循环,形成坏习惯后,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说教,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3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感觉家庭中的民主氛围,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引导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其次,家长做好理财榜样。有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发现家长对自己的钱没有清楚概念,以为自己拿了家长也不知道,让孩子钻了空子。
专家认为,家长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用钱意识。还有,应该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