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专车出租车,打得到才叫好车
(2015-03-16 10:09:44)
标签:
汽车娱乐文化情感it |
每次两会都有各种奇葩言论出现,这次也不例外。昨天,两会代表、交通部长杨传堂终于露脸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好多不着边儿的话,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坚决”:坚决打击黑车,坚决打击私家车干专车,坚决不降出租车“份子钱”。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去年两会的媒体沟通会上,抱怨在北京打出租车实在困难,“我早上是打黑车过来的,因为出租车根本打不到。”
都是两会代表,有人说鬼话,有人说人话。
【黑车有什么不好?】
不光是李书福,我也经常做黑车,以前住立水桥附近,出了地铁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只有黑车和小蹦蹦(电动三轮车),不坐也不行啊,以至于相互之间非常熟络,上车都不用谈价格,不用说去哪,他都认识我家。
我可不是交通部长那种以偏概全的人。虽然我在立水桥坐黑车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前天晚上和同学在王府井附近的南京大饭店吃完饭回家,用快的和滴滴的叫出租车和专车,4项服务叫了半小时都没有应答。无奈出门拦车,出租车空车倒是有不少,就是不走,除非一口价,也就是说这些出租车摇身一变成了黑车。旁边也听着一排黑车,司机在车下面张罗乘客谈价格。这可真是在天子脚下啊,故宫东华门向东200米的地方。
所以,请问杨部长,黑车是什么?东华门外的出租车和黑车有什么区别?那个地方那个时候,黑车、专车、出租车的唯一区别就是出租车更容易“宰客”,因为他们看起来似乎正规。
我们看一组公开数据,目前,全国在册出租车135万辆左右,10年来没有大的增长。以北京市为例,2004到2014年之间,人口增长约700-800万,而出租车保有量一直在6万多辆。同时,没有在册的“黑车”数量至少在10万辆以上。根据统计,北京每天150万人打车,其中只有90万人可以打到出租车,成功率只有60%,刚刚及格的分数,没有打到车的60万人怎么办?挤公交、挤地铁、坐“黑车”,命好祖坟放光的或许能抽到车牌,那就买私家车,堵在路上。
放眼全国,每天大约有6000万量级的出行需求,而出租车和黑车分别满足3000万次左右。而全国35万租赁车牌,其中只有一部分是营运车牌,其每天能承载的运输量最多400万单,每天有2600万需求依靠黑车来满足。
说了这么多看似专业的数据,我的观点很明确,别跟我扯什么黑车专车出租车哪个该打击哪个该鼓励之类的废话,能让老百姓有车坐,才是正经事。至于安全性、稳定性之类的说辞,那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坐公交还能被盗呢,开私家车还能被劫呢。
如果说黑车不安全,那就把它纳入管理体系,给它一个名分,一个规则,让它遵守,安全问题肯定可以解决的。如果还是一直停留在政府玩“猫捉老鼠”游戏的状态,黑车永远都是隐患。黑车之黑,不是黑车之错,而是管理部门之无能。
【专车可以让黑车比出租车更美好】
说完了黑车,我们再来看看专车。
专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出现之后,突然让黑车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很多问题看到了一丝曙光,把黑车变成专车纳入到管理体系,既解决了黑车安全顽疾,又补充了百姓出行需求不能满足的空缺,两全其美啊。
作为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管理专车,来调配更大的资源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像快的一号专车、滴滴专车这类服务有能力提供性能更高的汽车、更专业的司机服务,平台还可以购买保险来为乘客、司机和汽车提供更多保障。
既然说的这么好听,为啥还不赶紧把黑车洗白啊?呵呵,这就是到了问题的最关键部分,所谓改革的深水区。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么搞最科学合理,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动手,因为这么一来必将动了某些既得利益群里手里的蛋糕。所以,别跟我扯那些安全不安全,合规部合规的废话了,说到底就是不想放弃既得利益,至于老百姓打不打得到车,他们才不关心呢。
在中国,在很多行业都有一种概念叫做“特许经营”,出租车行业就是牌照限制,黑不黑,专不专,全在一张纸牌照而已。简单来说,道路上跑的汽车分运营和非运营车辆,后者跟前者相比,除了必须的注册登记、年检、强险之外,投入运营的车辆有更严格的安全要求、更频繁的检验、更清晰的责任主体、更确定的责任偿付能力等规定。牌照所涉及的有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专车平台用技术手段解决,有些则需要通过政府与专车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担心私家车接入平台不安全,可以用更多更复杂的规定来对平台准入制度进行约束,或者选择部分城市做试点逐步放开。
再进一步讲,当专车平台发展起来的时候,政府管理部门根本就不再需要跟黑车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专车平台可以用技术手段自然淘汰原有体系下的黑车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随着出行越来越便捷、安全,私家车保有量可以进一步下降,绿色出行和环保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并符合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简政不简单,放权非放任”。
如果依旧用现有的牌照管制制度来管理专车,进而来区分“合法专车”和“非法专车”,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人们出行的问题,反而会从原先全行业“大垄断”变成区域性“小垄断”。再来一组数据,目前为止,全国有租赁牌照的汽车也不超过35万辆,不足全国现有“黑车”的十分之一。所以,堵有用吗?路堵了,可以慢慢疏通,政策堵了,疏通起来就难了。
路,就在这里,走与不走,不是我一介文夫说了算的,恐怕也不是杨部长说了算吧?但是,无论如何,这场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开弓没有回头箭,历史的车轮必滚滚向前,即使今天今年改不了,明天明年也会革了某些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