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上有几只鸟

(2022-05-07 16:06:55)
标签:

怀旧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班会课上,学生要老师讲个故事。讲什么呢?老师的目光穿过宽大明净的玻璃窗,发现操场边的柳树上有鸟儿在叽叽喳喳,上蹦下跳,不由想起了那道古老的趣味智力题来。

树上有5只鸟,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老师略带神秘地问。

“4只!”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大声回答。

老师笑而不答,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大家。

树上没有鸟了。打死的鸟掉地下,剩下的全飞走了。”有几个同学大着胆子回答。

老师颔首赞许。

故事似乎结束了,可冷不丁从人群中冒出一个坚定的声音:“不对,应当是1只鸟!”

大家睁大眼睛,惊讶的望着这个同学。老师也疑惑地问:“为什么是1只?”

“树是鸟儿的家园,它爱自己的家园,它死了,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

人群一阵骚动。老师也显得有些激动。

我认为树上还有5只鸟!”一个女孩子很有自信地反驳,并陈述理由,“那只被打死的不会离开它的家园,可那活着的4只鸟就会放下这只死鸟不管,而各自逃散吗?它们要陪伴自己亲密的伙伴。也许这4只鸟中有死鸟的爸爸,或是妈妈,或是姐妹,或是儿女……”

还没等小姑娘说完,教室里早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许是受这位小姑娘回答的启示,另一个同学说出了他的答案:“我想树上将不只5只鸟。鸟儿们得知这只鸟被打死的消息,会赶来悼念的。”

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待掌声平息,老师意欲对同学们的答案做出评价,可另一个声音把这个故事推向又一个高潮。他说:“我们原本就不该打鸟!”

……

老师再次凝视窗外树上活蹦乱跳的小生命,会心地笑了。

下课的铃声终止了同学们的议论,但老师相信这个故事并未结束。

附记:

这个故事人们常常讲起,但人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树上无鸟”这个“标准”答案上。

仔细分析,这位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过程会发现,孩子们抛出的答案竟如此之多,而且一个比一个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原因何在?

说“树上还有四只鸟”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停留在低级水平,他们只是静止的、孤立地去看待眼前貌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问题。因而作出不易被一般人接受的判断。反之,能答出“树上没有鸟了”则跳出了这一思维误区,将思维向广处延伸,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清晰地觉察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求异思维。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与人们思想、旨趣、喜好密切相关。“1只鸟”的答案则是求异思维迸射的星星之火,它使得这个故事顿添情趣。求异思维要求另辟蹊径,突破常规,以求新立异。“1只鸟”的回答者正是站在有思想感情的人的角度,看重一个“爱”字。而这正是这“1只鸟”的星星之火使大家的思维呈燎原之势。“5只鸟”不是“1只鸟”的简单重复,它体现的是另一种“爱”——亲情之爱。而“不止5只”的答案是把上面的答案向更广处延伸的结果。由“1只”到“5只”再到“不止5只”,思维就是这样向更深更广处发展。持“我们原来我们就不该打鸟”观点者再一次跳出圈子,重换角度,把人们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愿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去洞察世间万象,探索无限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尖寨那些事
后一篇:和时间赛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