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成不变的是恒古的容颜。
你若走,我不留。你若来,我还在。景东文物几百年!
景东是普洱市文物大县。2011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9个,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个(景东文庙)、省级3个(明代卫城遗址、林街清真寺、河东街傣族陶氏土司墓地遗址)、市级4个(文冒振文塔、南鲸山文笔塔、田政李文学者干会盟遗址、景东川河大沟)、县级18个、未定级74个。馆藏文物4532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8件。大街乡三营村和文井镇清凉村梁家村民小组,以及锦屏镇黄草岭村、大街乡文山村田心村民小组、林街乡林街村回营村民小组先后列入第一、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景东文庙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a4f75679fa25073f16ce8f145f844b2.jpg
现存的景东文庙建于1682年,坐落在县城西边的玉屏山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滇西南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它以纵向建筑为主,中轴对称的台阶式庭院,总面积5292平方米,由照壁、畔池、泗水牌坊、魁星阁、六角亭、钟鼓楼、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两侧的厢房组成,内陈设孔子及12哲雕塑。前观川河,后枕玉屏,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阁楼角亭,铃声四扬,古朴雄伟,十分壮观。景东文庙于2013年批准公布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164699fa70a97bce0d3987f853b205b8.jpg
文笔塔,座落在文井镇的南鲸山上的松林之中,以笔直耸立的身姿与孔雀山凌云塔遥遥相望,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密檐塔,大约建立清朝中期,塔高二十一米(塔刹无存),为四方形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立在边宽七米,高一点七米的四方形须弥座上,第一级边长六点五六米,北面留门,门首提款因石灰层脱落而字迹已失。塔壁厚一点七七米,塔心每级间设有十字桁架。整个塔身造形如锥子,显得刚健有力,刺破天空。建文笔塔,是镇风水,点缀山川。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振文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176ac63441a32aa24a2ccfcc991b8e9.jpg
景东县漫湾镇文冒村的新村西文笔山,有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的振文塔,塔高11.5米,是四方形密檐式八级实心石塔,周宽均为2.3米,塔身向上微收,至第五级稍隆出,第六级至第八级又逐渐上收,四周有不同形状的浮雕佛像,塔向上渐小,八级塔指从塔身上叠涩挑出,呈水平盖板状,塔刹为石葫芦形。塔上有阴刻行书题联一副:"巍峨振起文明笔;安固坚培翰墨风。"塔联点出了此地民众为振起文明笔,坚培翰暴风的决心。塔顶生有2米高的树,有"塔包树"之称。
凌云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eabfdc1f349cf2572d4d552845a8a8de.jpg
凌云塔为风水塔,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凌云塔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一年后因地震坍塌。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在景东著名贤士程含章倡导下,乡绅募捐白银1600两在原址重建”。他在“重建凌云塔记”中写到:“塔凡七级上圆象天下方象地高八丈二尺名曰凌云塔”。为什么在孔雀山建凌云塔,程含章说:“是以培文风取利达……浮图事神,以佐教化”旨在鼓舞景东乡绅树立凌云壮志,奋发读书,博取功名利禄。
卫城遗址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a43adb2b0c30b7734eaae7c0fa0e0664.jpg
景东卫城遗址位于景东县城西北侧的御笔山上,城墙依山而建,周长5000米,原为傣族世袭景东土司俄陶旧宅。据《景东府志》记载:“元时土司居此,因缅蛮寇景,土司战退弥渡大庄,投诚西平侯,请神策卫保障,因让宅为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建卫城,周二里零二百四十余步,设四门。”明刘文征《滇志·建设志·城设》记载,卫城四门为:“南为‘泰安’门,北为‘肃静’门,东为‘利城门’,西为‘定夷’门,南门外东为府署,卫府同城而治”。同时,在卫城上面的山顶上又筑一座小城,称作月城,为卫城指挥住址。《景东直隶厅志》记载:“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裁卫驻城守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济南固宁阿捐置城楼二座。”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卫城遭到了严重破坏,现仅存南门门堡及部分残墙,总长1510米。卫城遗址现为景东一中校址,南门即为一中大门。景东卫城遗址于1998年批准公布为云南省第5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营黉学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0e3738425e1394d3b6fd5346eb7875c6.jpg
三营黉学(者干义学)遗址,位于三营村委会上营自然村,距县城39公里。三营黉学建于明朝嘉靖初年(嘉靖1522年至1565年),为行祭孔礼和兴办社学结合为一体,明代万历十五(1587年)景东通判尹学孔捐金在黉学内创设新城书院,与地方共同扩其规模使其比一般乡间社学规模更宏大的祭孔与教学相结合的文庙。1973年因扩建校舍拆除部分建筑,现仅存泮池、大成殿、后殿(桂宫)等建筑。
林街清真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15995c37bd4de5fa77b1a28d92eaebe.jpg
林街清真寺位于景东县林街乡,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筑物由正殿、两厢和礼拜楼组成四合单院。正殿宽为5个开间,歇山顶建筑。由于举架高峻,翼角起翘显著,前椽斗拱保持清代风格并富于装饰。椽檩间雕刻的龙、风、狮、象和殿门上缕刻的花卉、鸟兽,造型生动。殿内56棵合抱大柱排列有序,西墙明间筑砌的牌楼式壁龛绘书阿拉伯文《古兰经》首章。教拜楼建成三重檐攒尖顶3层楼阁。底层面阔3间,明间向上扩建成六角形楼阁,造型别致。楼上六面分别装置楼阁,可登临远眺。步入清真寺,整个建筑给人以雄伟、壮观、严肃、庄重的印象。2003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家大院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0a52d6c1324a840e3f4a8ca0f4be9c91.jpg
梁家大院位于文井镇清凉办事处响水村民小组,距县城13公里,约建于清光绪中期,距今约20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现有古宅105间,居住有21户,77人。保存有较完好的景东古民居建筑群,为清朝末期所建,主要以典型的景东民居为特征,又广泛吸收了大理白族地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的建筑风格民居建筑的特点。梁家大院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存着一定数量、装饰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风貌,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前景。
景东古墓遗珍(银器)
1988年11月至2003年期间,在县城河东街陶府遗址陆续抢救性发掘了明嘉靖万历年间陶氏第九任景东土知府陶金等6座墓葬,共出土一千余件文物。所出土的珍贵文物,用材广泛,做工考究,造型独特,是陶氏土司贵族奢华生活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风尚习俗和宗教意识,为今天乃至今后研究土司制度和景东历史文化、追寻傣族发展历史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69f2f68255d464365f81f3f59e302ec.jpg
银酒壶: 重264.5克,通高24.5cm,底径7.5cm。扁圆腹,长颈,细流管,扁平把,流口和把高于壶口。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ca289ddac0a49b3ec0fb27907de6e4f.jpg
长颈套盖银瓶:重量266.8克,通高36.5cm,瓶高23cm,套盖高26.7cm,口径4.8cm,瓶口径2.4cm,底径7.5cm。细长颈,圆鼓腹,浅圈足,套盖成喇叭形,上小下大,顶部用金箔压成三重瓣仰莲。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ec5f481b84496cf3986d03f6bbe1a2b0.jpg
银提梁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d9d299346b6a6f0b973e9ef442324c4.jpg
云雷纹银盘:重187克,高2.3cm,口径11.7cm,底径7.7cm。敞口浅腹斜直壁,平底,内口沿一周云雷纹。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71bd1d8f372f53705c4627e223e9741.jpg
长颈银瓶:重283克,高26cm,口径5.7cm,底径8.1cm。细长颈,鼓腹,浅圈足,素面无纹饰。3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8c9d79473fcab5f010e7ad3fd5c1b38.jpg
嵌宝石银簪
景东古墓遗珍(金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08f1deaf04033753edd40ceb62c43ffa.jpg
金筷:重量69.7克,长21.8cm。上段六方形,径0.5cm,下段圆形径0.4cm。五弦纹为栏界,上端沿饰卷草纹。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603702ebd1c2a999a7271839e0c76d0.jpg
双柄金杯:口径4.7cm,底径2.2cm,高3.9cm。侈口,平足,杯口对称处焊有莲花状双柄。5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185dea729a7a6f874044bd328d065c0.jpg
莲苞形金匙勺:重22.4克,长14cm,勺宽4.1cm,把长7.5cm。四条凹槽线将匙面分成四瓣莲苞形,把上有流云纹,把端
錾刻一“寿”字。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709bc3ce1b17124435c07541b1cd623e.jpg
莲叶耳杯:金质,重35.1克,高3.4cm,口径5.8cm,底径2.3cm。侈口,平底,杯柄似一枝莲花状。3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c471d3f70c538a09dd57932618619bb.jpg
鱼纹平底金碟
:重15.2克,高1.8cm,口径5.6cm,底径4.4cm。敞口浅腹,直壁微收,内底鱼水纹,外口沿一周如意云纹。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4d03f20de0144be868b5b97e807db04.jpg
八角金杯: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a36a0aef57658195e5f91e9e493b0369.jpg
金茶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2ef1f8a489f7eb1df336360eb3fe8ef.jpg
金面具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7bd2c24328b2511c46ee7d29f5730bd.jpg
镶宝石金顶饰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435e5fc9b13a939890d343cd16dbe56e.jpg
金项链
景东古墓遗珍(瓷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1ab5214b43ed63d91057dac6946c6912.jpg
大明成化年款青花瓷碗 :
高5.5cm,口径9.7cm,足径4.7cm。敞口,深腹,圈足,足内双弦纹,内有“成化年制”楷书款,碗内底双弦纹内有一牡丹花饰,碗外腹通体有荷花、水草、蝴蝶等图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7ec30d7365db8e3bdd6050c2ef9f2c0.jpg
素面陶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a4bbe345b662be7ef28c344861de7c07.jpg
青花碗:高5cm,口径11.4cm,底径5.2cm。侈口,矮圈足,内口沿为单弦纹,内壁和内碗底为螺旋纹,外口沿一周蓝纹,外壁一周有交错的跑鹿和田螺图案,下腹有一单弦纹。3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0e3f2685ff178b3e840a72dbfbe9195.jpg
景东古墓遗珍(手镯)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63d903d98147f8c49e06dc7db6547400.jpg
金质,重147.9克,外径7.2cm,内径6.3cm,圆体实心镯,粗径0.6cm,接口稍细并缠4cm长的细金丝,一端焊接0.9cm,长端嵌有红宝的套管,使之套接成镯。2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a344385382ff14f1d05eb38fe0cdc79c.jpg
银质,重197.5克,长径9cm,宽径7.3cm,粗径1.1cm,双龙头对视,龙脊有锯齿脊,龙双眼及头顶有红玛瑙镶嵌。3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bd928e64891009a8d4e1951d7e4d39c.jpg
金质,长外径9.2cm,串珠长21.2cm,由23个圆形金珠组成。3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092a5ca62f62de0803c0aba84da9933.jpg
重16.6克,外径7.6cm,内径6.5cm,金箔片捶打焊接成空心手镯。4号墓出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7d33c081faaf2bcacccbd09a75a13dec.jpg
重30.06克,内径5.7cm,外径7cm。5号墓出土。
来源:普洱景东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