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读后感——王秀菲
(2021-06-24 12:59:01)分类: B10读书活动 |
马文.科林斯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出生在美国教育极其糟糕的时代,却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她的城市,那些可能走上“辍学、接受公共教济、吸毒”之路的社会底层的孩子们,在她的教育下, “要么以全额奖学金进入了有名的预科学校,要么直接进人有名的学院或大学"。马文.科林斯的存在影响了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无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讲了主人公幼年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到她开始当老师,直到她建立西区预备学校以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本书中,马文.科林斯对孩子的态度,向孩子传达的观念,让孩子大量阅读等教育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马文.柯林斯认为孩子出错,说明他需要帮助,而不能因为做错了就受到指责和嘲笑。这一观念在当时那个可以体罚学生的时代,是一个教育的突破。而这一观念的产生来自于马文.柯林斯的童年教育,她因为常常把“2”写反,而被老师打,但是挨打之后,她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2.推己及人。
马文.柯林斯教学方法的改进,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她作为学生的经验。从儿时的记忆中汲取营养,回忆那些让她感觉快乐、悲痛、兴奋、受伤或者恐惧的往事,那些让她大悲大喜的过去。她记得什么是她厌倦的,什么是她感兴趣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她喜欢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她不喜欢的,然后把这些经验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上。竭尽所能去感知学生的那些情绪。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师生之间及孩子们之间建立起爱的纽带。
3.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忘记了孩子是多么敏感,自尊心有多么脆弱。成年人应该对孩子采取积极的策略。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他们是不可能学好的,任何一个孩子都学不好。孩子们需要的是肯定和鼓励。
4.尊重学生。
她的衣服都剪裁得很合适,衣服的穿着搭配时髦而简单,她常常会在自己的衣服上佩戴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她认为,教师随意的穿着不仅仅是不尊重自己,也是“不尊重孩子们,不尊重这个职业”。在她看来,作为教师,给学生留下独特的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告诉学生们, "自尊是一个人可以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被人尊重。她从自己的方方面面出发,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尊心,是每一个人具备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来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使外力变为内在动力。
5.爱自己的学生。
她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对学生一视同仁,拥抱每一个孩子,寻找每个孩子身上值得表扬的点,哪怕再糟糕的孩子,她都能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赞美他们。马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在教室里拥抱、抚摸孩子们和说“我爱你”她告诉他们,她爱他们。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被爱和被需要,每个孩子都在马文.柯林斯这里得到归属感。然而似乎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内敛,我们从来都不会将我们的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总觉得我们的感情别人是知道的,然而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就算是双胞胎也不可能通过脑电波得知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更何况大人和孩子,所以,你爱孩子就要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说出来、做出来让孩子知道,他是被爱着的。一个会把爱和情感表达出来的家长和老师,才能教会学生什么是爱,教会他共情的能力。
6.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7.及时反馈。
考试过后,要及时批改以及校对试卷。否则几天过去,在学习了新知识后,之前的错误对于孩子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延迟纠正错误会让孩子越落越远。
8.让孩子大量阅读。
马文的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孩子们阅读。因为在她看来,阅读是孩子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孩子们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找到自我的定位。她也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力量,因为她的学生常常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她不仅是教孩子们拼写和认字,更重要的是,带他们阅读经典,莎士比亚的作品、伊索寓言、柏拉图的作品等等,都会成为孩子们阅读和讨论的题材。经典的作品,历经了时间的考验,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触碰我们心底最柔软最深刻的部分。马文希望孩子们被经典所感染,找到力量,挣脱阶级和出身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马文.科林斯的教育理念值得所有老师学习,当我们对自己或者孩子失望时,打开这本书,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