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了茗岙小学郑青青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清新隽秀的散文。郑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语气温和,亲切易于接近。郑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科学严谨,紧扣目标,她以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为本课的重点。
开学伊始,郑老师就说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威尼斯,出示图片进行情境营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板书课题强调了“艇”的读音。并解读了课题,小艇前面加了威尼斯这个地名,怎么理解。学生这样一问很容易想到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接着整体感知课文,看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内容。这节课郑老师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作者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郑老师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了比喻句的作用。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三个比喻句的比喻词用的不同,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特点。在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这段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并抓住了“挤”“穿”“转”来体会。并找到一个词“操纵自如”概括出驾驶技术的高超。另外就是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白天小艇出动,整个威尼斯就喧闹了起来;夜晚小艇靠岸,整个城市就静了下来。一动一静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密切。最后总结课文时让学生知道这课作者把人、景、物结合起来写出了威尼斯独特而风情。
有待商榷的地方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有些少。语文课比较重视对朗读的指导,我们倡导语文教学应“以读促悟”,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比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如果在此处进行朗读指导,可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如果在此处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还有给学生发言的自由度不够,有一些约束学生发言的现象。
每一节课总有遗憾,不过我们教师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进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