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六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胡梦瑶)

标签:
杂谈 |
分类: B12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
2012.5.2——2012.15.9,语文组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备课,主备老师是胡梦瑶,课题是五下第七组课文,21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各位老师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所提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提出了极其中肯的建议。组内教师们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和备课的质量。
附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初稿)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课文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揭示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
〔这个环节通过大家的交流,理解难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形象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样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严监生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本质的)
〔让学生从整体感受人物的形象,这是一个综合理解的过程。〕
③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也是一个感知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通过交流,互相补充,互相提升。〕
③指名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五、精读课文,体验人物内心世界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①由“总”字体会到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
②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副词、动作描写对刻划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2.出示以下四个句子,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③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④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紧紧抓住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细节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品读,深切地体会了人物的焦急内心以及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3.感情朗读。
六、体会写法
1、短短五百多字的文章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2、谁能说说大作家吴敬梓是用什么方法刻画出人物的鲜活形象的?(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细节描写。)(板书)
〔在阅读中渗透写法,为写作积累方法,打基础。〕
六、阅读拓展(机动)
出示课件:中国和世界四大吝啬鬼
临死前的严监生(定稿)
【教学目标】
1.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子、穿梭、郎中”等词语,能正确读准“监”的读音。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监生、再不回头、郎中、一声不倒一声、哥子”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3.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学习,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兴趣阅读如《儒林外史》《欧也尼·葛朗台》等中外名著。
【教学重难点】
1.画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品味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题引入
师:大家都很聪明,(伸出两个手指),可是两百多年前有个人也比划了这个经典的动作,那又是什么意思呢?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是谁呢?
生交流回答:严监生(板书)(强调“监”的读音。)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也就是花钱买来的。
3.感受“富有”。
严监生何许人也?我们来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来认识一下严监生。
② 什么感觉?(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
是啊,在那个时代,10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大富翁,大富豪)
二、初读,感受“病重”
1.这么富有,他拥有十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前是怎么的情景?(板书:临死前)
生交流反馈。
2、自读课文
师导入: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时前的情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体会体会。(齐读课题。)
读书要求: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连读边想:严监生临时时是怎么样的情景?
自读反馈:
字词: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让我来考考你:比如,文中称男孩子为
再来考考你:再不回头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懂得用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拗口的词语。
(古代的男孩子称为哥子,这里指严监生的第二个老婆生的儿子。
古代的医生称为郎中或是医家。
所有的亲戚叫诸亲六眷。在这里有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等严监生的亲属。
再不回头:病再也不见轻了。
一声不倒一声。倒正音。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顿时
挑掉:就是用条状的物品或尖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挑刺。在这里挑什么?)
3、师范读,生体会
师:请你们把脑海中浮现出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交流:(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不停地咳嗽,骨瘦如柴
——课文里又是怎样描写的?(病情很重,再不见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句子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个读,这个句子比较长,可不好读,大家也试着读读这个语句,个读
2、读着读着,面对严监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三、精读课文,感受“吝啬”
1、理解“总”
(1)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伸着两根手指头,教师板书,总不得断气就是——(生: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
(2)教师手指“总”,从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
教师:来,融入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2、猜两个手指
(1)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面对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家人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谁来读(读得很流利,有几分古人的韵味)
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语句。
(2)他们猜对了没有?(生:没有,从反应上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
——依然是两根手指
3、品味“吝啬”
——还是两根手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同学们,临死之前,严监生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美好的呢?此时,他应该最牵挂自己的是(自己的亲人),还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的呢?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更不是为了没有交代清楚的遗产,而是(板书:一茎灯草)
(1)你是怎么知道的?(严监生的妻子赵氏猜中了)
(2)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
(吝啬、一毛不拔、啼笑皆非、爱钱胜过爱生命板书)
是节约么?一屋的人,一盏油灯,两茎灯草所能发出的光实在有限,屋里还是昏暗的,这可比不得我们现在的电灯。这样的节约大大超出了人之常情,过分的节约就是(吝啬)了。
四、看动作,代言心声
为了那两茎灯芯,严监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来看这组句子
出示句子:
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
句子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l
指名交流。鼓励学生抓关键词说
师总结:同学们都抓住关键字来说,老师也想说一说:大侄子啊,大侄子,你可真笨啊,你说的根本就不对呀,什么两个亲人,一屋子的都是亲人都来了,我伸的是两根手指啊,指的是两茎灯草,费了我的油,费了我的银子。你们不它挑掉的话,我就断不了这口气。
2、写一写:二侄子,奶妈、赵氏
生: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五、感情朗读,体会写法
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这个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站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体会作者那凝练的语句。
1、出示课件:(出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学生带感情读出严监生的吝啬)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结合上述语句,说说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刻人物形象的?(生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动作、神态
3、师小结:描写人物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几方面进行。有道是:言为心声,但是为什么本文却没写严监生的语言呢?我看是作者忽略了吧?(生汇报)
5、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还得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
六、拓展阅读
.出示课件:中国和世界四大吝啬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