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常规培养
标签:
育儿 |
分类: B17专题培训 |
附件6: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专题培训 |
项目负责人 |
郑 |
|
活动时间 |
2014.12.10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常规培养 |
主 |
叶淑环 |
|
参加对象 |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类型 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等。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常规。 三、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常规要求 (一)幼儿进教室的常规 幼儿进入活动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幼儿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 (二)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以及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能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三)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幼儿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妨碍他人的欣赏,培养幼儿安静聆听的好习惯。 (四) 器乐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打击乐活动常规要求: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信号整齐地乐器从座椅或固定地方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的手势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 (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将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 (3)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 四、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常规 (一)运用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例: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提示幼儿坐成半圆形;用《卖报歌》坐成双排马蹄形;用《一分钱》坐成边上队形。 (二)运用丰富有趣的音乐节奏,使常规教育“游戏化” 如:听着小铃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强弱拍手、变化小玲节奏),从而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新鲜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小铃敲很强的节奏时,幼儿跟着有力地拍手,当小铃敲很弱的节奏时,幼儿就轻轻的拍手,随之也就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不断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使常规教育“自觉化” 如:幼儿在听完舞剧《胡桃夹子》选曲时说:真好听,像做梦一样,我闭上眼睛听,就像和许多的糖果仙子一起跳舞一样。看孩子们静静聆听进入到音乐之中,心灵也变得纯净美好,想象无限的延伸。或以体态律动感知音乐,聆听音乐。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在欣赏教学中宜动静交替,身体律动的介入非常必要,它是人本能对音乐节拍、节奏感的反应,它可以强化聆听音乐的自觉意识。 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播放音乐,让幼儿以动作模仿狮王行走,在和音乐动作中显示狮子的威严,昂首漫步在森林中的神态。 如:在欣赏管弦乐合奏《玩具兵进行曲》时随着音乐走动,孩子们的表现开始是机械式、没表情的走步,不一会他们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头昂了起来。这细微的变化不是老师的提示,而是他们感知音乐,想象了音乐形象,并表现出来的结果。孩子只有在投入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同时,才能积极表现音乐。 打击乐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1、帮助幼儿认识建立打击乐常规的重要性。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