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2013-01-15 09:45: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B17专题培训 |
瓯北中心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研讨主题 |
|
||
研讨目的 |
1.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2.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3.规范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4.能科学合理分析数学文本。 |
||
研讨时间 |
2012-9-20 |
研讨方式 |
文章学习、抢答 小组活动 |
主持人 |
黄晓聪 |
研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参加人员 |
|
||
研讨程序 |
一、学习一篇文章——《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活动目标制定的意义和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通过抢答、必答、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数学认知目标的具体要求。
2.分组合作,对提供的活动材料进行修改,并阐述理由。 |
过程记录:
主持人: 问题一: 拿到一个教学活动内容,先制定目标还是先设计活动方案?为什么? 教师集体认为:先制定目标,再设计活动方案。 问题二: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结构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理解纵向目标和横向目标的? 主持人:你如何理解总目标、年龄目标、活动目标? 叶:总目标是整个幼儿园阶段数学领域的目标。年龄段的目标是小中大各不同年龄的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某个具体活动的目标。 主持人:叶老师的理解很到位。那么具体的活动目标包括三维活动目标,说说看哪些目标是认知目标? 张:认识某项知识。例如知道5以内数的形成。 主持人:哪些属于情感目标? 优:体验,萌发某种情感。比如喜欢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喜欢数学活动。 主持人:技能目标是指什么? 林:例如一个活动,要幼儿完成某项操作的目标。比如要求幼儿学会一一对应,给图片分类等等。 主持人:其中还包括对操作活动的常规要求,这一点很重要。 (二)主持人带领大家针对小中大各领域的目标进行学习和分析。 全体教师学习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不同的学习内容。(10分钟的自学和10分钟的小组讨论) (三)教师分三组,进行抢答 主持人:什么是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什么是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蒋:一个是以自己作为对比的中心,一个是以指定物体为中心的对比。 主持人: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是中班和大班哪个领域的目标? 小组1:大班。 主持人:学习一两个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是中班还是大班目标? 小组3:大班。 主持人:学习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哪个领域的目标? 小组1:大班。 主持人:学习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运动是大班的目标对吗? 小组3:对的。 主持人:学习相邻数、单双数是大班的学习目标对吗? 小组3:对的。 (四) 主持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物体是哪个领域的目标? 小组3:大班 主持人:学习与同伴相互谦让,轮流游戏时哪个领域的目标? 小组2:大班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取放物品是哪个年龄段的目标? 小组2:大班 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发现老师们对各个年龄层次应掌握的数学活动的目标还是比较清晰的。个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经过抢答和学习也基本能理清了。 主持人: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也有它的规范性,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 学习后,分小组讨论。 主持人:你认为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得合理吗?你认为哪里不合理? 张:目标太笼统,不具体。 李:应该注意到三维目标。
主持人: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表述还要注意什么? 陈:要注意目标的主体是否一致,目标要统一。 某大班教育活动“我和影子捉迷藏”的目标为: (2)在观察和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 主持人小结:这个目标缺乏针对性,太过笼统,目标的制定应该更具体到活动的某一个方面。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泛,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这一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问题四: 出示三组不同研讨的学习材料 中班数学活动: 学习6 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掌握6的形成。 小班教学活动:小手比一比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主持人: 这三个年龄段的活动目标的定位都有问题,现在请你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分组对这三个活动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改进,10分钟后各小组成员派代表进行阐述和分析。 小组1:(陈银银) 陈:我们把目标一改成:学习6的形成, 目标二寻找周围数量为6的物品,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主持人: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潘:两个目标主体不统一。 主持人:除了目标主体的不统一以外,对目标的可操作性方面还有欠考虑,目标的制定还是过于宽泛。第一小组成员请再讨论和加以改进。 小组3:(潘翔) 潘:我们这组分析了案例中的目标,我们觉得在这里没有体现出三维目标,两点都是认知目标。我们改成: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可以分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是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乐于探索,能用教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主持人:目标的改进比较科学合理,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小组2:(李优优)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1-3。 2.引导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1.2.3. 3.体验以小手为探索带来的快乐。 叶:这个目标的主体也是不统一的。 潘:把第一点改成:感知并认识1-3. 主持人:这组的目标的改进比原先的有进步,但是可操作性和目的性不强,可以再次进行修改。 |
研讨小结 |
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们对数学活动目标的结构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同时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对几个数学活动目标,教师既能准确、到位的做出分析,又能针对目标提出改进有效的改进意见。同时,在活动中教师的表现是比较积极地。
|
后续研究 |
下次教研活动的内容:数学活动的设计和试讲。
要求:按试课的流程讲述并阐述活动设计的理由。 上交材料:试课稿、教案 |
附:研讨的学习材料
中班数学活动: 学习6 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掌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教学活动: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