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
(2017-09-14 10:51:40)
标签:
健身妙法传统新编文化共享 |
分类: 沧浪絮语 |
八
提地擎天理三焦,左肝右肺似射雕。调节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除心疾,背后七颠百病消。
初
直立垂手,百会朝天,双目平视,舌抵上腭,含胸拔背,脚距同肩,澄心静气。
提地擎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弯腰抓地,如地有环,仰掌上提,翻掌上托,手臂伸直时加力上举,同时双足插地,如擎大石,屏息两秒后双手松落,此为一遍,共做九遍。举手至极,体察竖直抻拔紧张之感;落手还原,自觉松弛舒适之意。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注意事项:一,弯腰宜慢,年长者及易头晕者尤应注意。二,举手时始终全脚着地,不提踵,提踵则抻拔无效。
左肝右肺似射雕
动作要领:马步站立,双拳交叉胸前,此时为呼,左拳左伸,右肘右牵,转看左拳虎口,开到寻常最宽处时加力推拉,如开硬弓,屏息两秒后双手松落,此为左射雕;右射雕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此为一遍,共做九遍。用力时体会横向抻拔紧张之感,回手时体会松弛舒适之感。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调节脾胃单举手
动作要领:双手合掌胸前,此时为呼,左掌上托,右掌下按,两臂伸直时加力托按,屏气两秒后双手归位,此为左举;右举动作相同,惟举右而按左;左右举过为一遍,共做九遍。用力托按与松弛复原时各有体味。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注意事项:举手须直上,勿外斜,否则影响效果。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双掌上提叉腰,中指尖相触于命门,指肚在两肾俞之上,此时为吐;向左缓缓转身,同时吸气,转至不能再转则双目转视,屏气两秒不动,之后松回原状,此是左后瞧;右后瞧动作相同,惟转向为右;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九遍。转身与松弛复原时各有体味。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注意事项:一,两足须平行,否则转身时易伤膝。二,年长体弱及腰颈有旧疾者,转身应掌控速度、力度、幅度,无腰颈伤病者也应控制拧转的“三度”,初始忌猛力,视情可逐渐加大幅度,避免扭伤。三,转身时两膝不可弯曲,松回时则可稍弯。
攒拳怒目增气力
动作要领:马步站立,双手握拳交叉胸前,此时将气吐尽,提左拳停于头之左上方,左臂弯曲;右拳下落至右胯外,右臂弯曲,如金刚怒目,此时为吸气;瞠目,目欲裂眦;切齿,齿欲断金;攒拳,甲欲透爪;扣趾,趾欲抓地;全身用力,如罗汉金刚屏息两秒之后放松双拳复位,此为左式;右式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九遍。体味紧张感或松弛舒适感。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双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要领:双手上提,右内左外按于肚脐位,手分左右沿带脉抚至身后同“五劳七伤往后瞧”手位,双手下抚至环跳后转至腿后,至踝后转手攀足,此过程为呼;由腿前而上抚返回脐位,此为吸;一下一上为一遍,共做九遍。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注意事项:一,手不及足者,可屈膝,攀足后可试拱背直膝,日久或可直膝攀足,腰椎有疾者慎做。二,老弱或患高血压者慢下慢上,下时抬头,上可按腿以免意外。
摇头摆尾除心疾
动作要领:弯腰双手按于股,此时为呼;头臀同时缓慢左摆,此时为吸,摆至极处屏息停留两秒;回复原位,此时为呼;头臀向右摆,此时为吸;摆至极处时屏息两秒,保持不动;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九遍。结束此段前,可稍加速左右摆头臀,如鳌摆尾。体味鳌鱼在海中游泳的自由感觉。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接下段。
注意事项:一,头应摆动而非扭转,鼻尖始终向下,可免此病。二,有腰颈旧疾者当控制“三度”。
背后七颠百病消
手位同“五老七伤往后瞧”势,提踵,落足为一遍,共九数。提踵为吸,落足为呼。体会落足的振动和弹性之感觉。做散气归丹三次之后结束。
几点说明
所做遍数可视情增减。除第一段外,其它段次序颠倒无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做一段或数段。
口呼鼻吸,呼吸应匀细绵长;身折则呼,呼必吐尽,呼尽咳嗽两次;体展则吸,吸则吸满,吸满则屏息两秒后方转为呼。有严重性心脏疾病胸闷气短者可免做屏息练习。
空气污浊,包括大雾、扬沙不宜;过饱过饥不宜。
口有津液,须在做散气归丹时分三口咽下,咽时汩汩有声,送入丹田,可有补气之效。
练时避冷风,避烈日;练后宜饮温开水适量;练后有汗时注意保暖。
长期伏案致使颈项不适者,在做第一段“提地擎天理三焦”中,在“翻掌上托,手臂伸直”后,可加做“仰头看手”,并在“加力上举”和屏气两秒时保持仰看姿势;双手下落时头颈恢复正直。注意,不可过早在双手上提时仰头,以免有人失去平衡而仰跌。
此为孙中华根据幼习古法增修而成,与近年来推广之法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