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2020-11-29 20:12:46)
分类: 公开课
活动主题:公开课
活动内容:《弹簧测力计》
活动时间:2020.11.26
活动地点:实验室
执教者:金鑫鹏
参加对象:中心、校区部分老师
活动过程: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B5-7综合组金鑫鹏老师科学公开课《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学生在对力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内容更加容易,同时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也为之后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力的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比较弱,他们更能接受直接经验的获取,乐于直接观察,动手操作,从中获取答案。在弹簧测力计的学习中,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力是有大小的,同时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但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时,有许多影响弹簧测力计使用的细节,如:使用前的调0”,使用时不能超过最大量程等。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使用弹簧测力计,需要老师去引导,去设计一些相应的环节,让学生注意到这些细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观察步骤有序进行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教师活动

1. 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

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学生活动

1. 学生说说怎么判断谁的力气大。(预设:力气大的同学会将拉力器的弹簧拉得更长。

教师活动

1.出示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名称及其作用(板书:4.弹簧测力计)

(二)探究(预设20分钟)

活动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

教师活动

1.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

2.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交流视频中提供的信息。

3.小组汇报、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信息。(板书: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度盘、挂钩

汇报要求:

1)能清楚指出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的名称。

2)能大致说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看谁能找到更多,更奇特的发现。

学生活动

1.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弹簧测力计各个结构。

2. 观察弹簧测力计,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功能,小组内交流讨论,做  

好记录。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这些部分组成。

活动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身边物体、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体验1N、2N、5N不同大小的力。

2.引导学生大小不同的力的感受,弹簧的长度和指针的位置的变化,总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带领学生体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相同的砝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需要调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且每个小组的位置不一样)

提问:你能找出大家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吗?

4.出示一个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的物品,让学生测量让学生从实践中知道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量程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板书: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

6.出示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录在活动手册P1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大小的记录表》中。

7.教师巡视教师,寻找典型。

8.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1.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2.学生汇报感受,规律。(预设:力越大,手感觉越费劲儿,弹簧伸长的长

度越长。

3.按要求分组,使用弹簧测力计对砝码后进行测量并汇报结果。(预设:学生得出不同的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原因。(预设:学生发现问题原因,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没调零)

4.学生测量超重物品,发现问题。(预设:不能测量,部分学生汇报最大量程作为测量结果)

5.交流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6.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7.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

小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再估算测量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量程。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

(三)引出疑问,深入探究(预设10分钟)

教师活动

1. 提问: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 

  大小?

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活动

1. 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

2.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

教师活动

1.介绍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

2)用钩码等已知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

学生活动

4. 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小结: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有用到弹簧测力计的地方。

【作业设计】

1.读出下面各弹簧测力计度数:         

_________N            _________N            __________N

2.估计2个鸡蛋的重力为____________N。

【板书设计】

 

 

4.弹簧测力计

 

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

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教学反思】:

.用实验器材规范纪律,训练常规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冲力,你知道反冲力有多大吗?从而引出弹簧测力计

你知道弹簧测力计有哪几部分组成吗?

孩子们来说,暴露前概念。

这时候可以用弹簧测力计规范纪律

你们想不想看看?

孩子们肯定想,这时候接着说那我把弹簧测力计发给最认真的小组。孩子们立马就坐得很端正,使课堂有序。

2.想不想用一用弹簧测力计?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为后面整理常规做铺垫。

那我们去学一学如果使用。

我给孩子们准备了钩码,小车,文件袋等物品,哪一种可以最先获得这些物品呢?

3.我今天请把实验用品摆放得最整齐的小组先离开功能室。同学们会把实验器材摆放得很整齐,并且很安静。

.实验操作一定要强调到位。

1.观察弹簧测力计时,由于没有强调不可以用来称量物品,只能观察结构,有很多小组的同学都拿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品的力。

因此,在第二个班,我刻意强调轻轻拉挂钩,切不可挂物品,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观。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2.一定要先弄清弹簧测力计的单位(N)和质量单位(g)之间的换算,这一点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3.测量物品时,一定要控制变量,我规定每个小组测量三个钩码,一个文件袋,一辆小车。

4.数据测量完以后,数据处理完以后还可以进行拓展,仔细对比一个钩码和一量小车的质量对比,孩子们会发现看起来小的钩码比小车所受到的力大,发现物体的力跟质量之间的关系。

5.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看—调—要—读

6.讲完以后可以用视频来总结使用方法,孩子们才会得出误差较小的数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