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5-7语文组徐碧碧老师公开课《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

(2018-09-28 14:27:02)
标签:

教育

公开课

分类: 公开课
活动主题:公开课
活动内容:《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
活动时间:2018.9.26
活动地点:二(1)班
执教者:徐碧碧
参加对象:语文组老师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

徐碧碧

设计意图:

“快乐读书吧”是搭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没头脑和不高兴》作为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童话世界;二是以两位小朋友的对话作为提示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以上内容,笔者尝试通过圈画封面、猜读故事、观看视频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掌握阅读封面的方法,初步了解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仔细阅读封面,借助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2.能通过阅读精彩片段,猜读故事情节,观看同名电影片段,感受“没头脑”丢三落四的人物特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能初步学习阅读整本书,知道要热爱书籍,珍爱图书,注意不弄脏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封面,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同名电影片段,事先下书本

教学过程:

1.回顾绘本

   出示:《猜猜我有多爱你》、《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好饿的毛毛虫》,请学生读书名

   谈话导入:今天的阅读课,我们要读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你们的抽屉里已经有这本书的封面,请大家把他拿出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封面,说说你的发现

2.交流反馈:小朋友们肯定有好多发现,我们来交流交流?

要点:

(1)学生发现了书名。引导:人有名字,一本书也有名字,叫书名。

(2)学生发现了封面上插图。(另外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3)学生发现书名下面写着作者任溶溶。

    引导学生猜读姓名,“溶”:回顾形声字特点;“任”多音字怎么选

简介任溶溶:任溶溶爷爷是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大家非常熟悉的《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这些都是国外的童话故事,最早用外语写的,我们看不懂,任爷爷把这几本书翻译成了中文,所以我们现在都能读到这些好书。

任爷爷不但会翻译书,自己还会写书呢。出示《大大大和小小小》、《土土的故事》封面,请学生读一读书名。

(4)学生发现封面最下方的出版社。引导:这本书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印刷出来的。每一本书的下面都会注明出版社。

(5)回顾绘本封面:看看我们之前读过的绘本,你能找到它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吗?(浙江少儿出版社、明天出版社、二十一世界出版社)。

(6)小结阅读封面方法:通过刚才的阅读、交流。我们发现小小的封面上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呢!我们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先读一读书的书名,找一找书的作者,还可以观察一下插图,看一看出版社。

(一)走进小时候

1.来认识下这两位新朋友。视频播放。解题:搞笑的名字,你猜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读读没头脑小时候的故事。

出示阅读建议:

(1)阅读1-3页,思考没头脑为什么叫没头脑。

(2)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待会老师说时间到,我们就要暂时停止阅读了。

2.交流故事内容。(丢三落四)

3.再度故事,找一找丢了什么,出示要求(交流)

4.拓展想象:按照他这样丢三落四的性格,他可能还会丢什么?

5.学生合作表演,进入故事情境:没头脑可真是一个小马虎啊。看!同学们都忍不住要批评他了,老师做同学,你们做没头脑,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师生合作朗读)同桌合作,加上动作和表情来演一演。

6.长大的没头脑会怎样呢?来了一位神仙老爷爷把他们变大了,想不想看看?(视频)

7.他们像竹笋一样呼的长高了,不高兴变成了演员,没头脑呢?没头脑做事情这么丢三落四,他造的房子可能会是怎么样的?(请一两位交流)

(二)走进长大后

8.学生阅读14-20页,印证自己猜测,并思考:变成工程师后的没头脑,造了一所怎么样的房子?

9.阅读反馈:房子什么样?两段话。(图片展示)

10.阅读反馈:没头脑造的少年宫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呢,少年宫落成了,没有装()?(1)电梯(2)楼梯。

反馈投票结果。小结:这么高的少年宫,居然忘记装电梯里了,这个没头脑可真是太马虎了。

11.观看视频,感受麻烦:没头脑忘了造电梯,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一位导演根据任溶溶爷爷写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这一段可有意思了,一起去看看。(播放录像)。  

12.小结故事:没头脑通过这件事,也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其实,任爷爷写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让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后才不会给别人造成那么多麻烦。

13.带着质疑,继续深入阅读:这节课,我们根据封面,认识了小时候的没头脑,也去见识了长大以后的没头脑,封面里面还有不高兴,他为什么叫不高兴呢?长大以后的不高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回去以后自己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回去读书的时候,每次读完书,记得要把书放好,别把书弄脏了。

14.出示不同封面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延伸阅读:老师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出版社不同,他的封面也不同,内容也会不同。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把这些书找来,自己再读一读。


徐碧碧老师课后反思:

《没头脑和不高兴》反思

徐碧碧  2018年9月28日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规定为不少于145万字。要达成目标,就要指导学生读整本书。读整本书,不是新鲜事物。古人一直是用整本书当做教材教语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那代语文教育家们对此也有很好的实践与研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不是说不需要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这里的“略读”指的就是读整本书。前言中还从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等方面阐述了读整本书的方法。不过,可能当时的教师对略读如何开展也是摸不着头脑,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情况并不理想。

几十年过去了,迎来了部编语文新教材。可喜的是新版教材突出体现了大量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整本书教学真正开始进入语文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阅读整本书被称为课外阅读。因为有了“课外”两字,所以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如何指导,很少有教师去研究。此次备课也是我们的一次摸索。通过这次的“摸索”我有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立足儿童,培养阅读习惯。
传统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通常是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图书馆里自由阅读,教师只是在面上稍加点拨或者与学生个别交流。指导的目的、要求不说阙如,也是随意的。而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中后,自然不能这样做了。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要求,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教师应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当作重中之重,并贯穿于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始终。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其他都将沦为空谈。培养阅读习惯除了采用保证图书供给、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设置固定的阅读时间、有效检查阅读成果等常见的一些做法,以下三点也需重视:
1.教师要为儿童提供经典读物。
2.教师要为孩子提供自己选择图书的机会。

3. 对于部分孩子而言,要养成阅读习惯还需要外力施加影响。

二、读懂作品,选定有效话题。
现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流程已基本定型,且为大家所接受,即:导读激趣,学生自读(完成阅读单),交流感受,拓展练习。后两者通常是利用班级读书会完成。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讨论的话题很重要。话题该如何确定呢?
我想,教师先得读书,不但要读,还要读懂。读懂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表达特点、结构安排等。同时,还要预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预设学生阅读书籍时,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关联,会收获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分享,等等。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收集与书籍相关的材料,并选出适合学生的资源用于教学之中。这对教师是很高的要求,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多读多思多借鉴才行。

在后续《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读书交流过程中,我利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圈圈画画,搞笑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画个笑脸,学生表现得十分有兴趣。

我们要了解儿童的阅读感受发现作品与儿童感受之间的距离。
三、训练思维,强调个性体验。

虽说单篇课文教学和整本书教学有区别,但是在讲究思维训练和个性体验方面两者是一致的,只是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教材的局限,前者的训练空间相较于后者不够大。
要将整本书教学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有个抓手,即设计好阅读单。一份好的阅读单,不仅能为班级读书会提供好的讨论话题,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而言,阅读单的设计能促进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能力,关注学情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单篇课文教学的改进。所以在设计阅读单时,我们应该重视以下几点:1.以开放的话题联结阅读内容。2.以自主选择抒发阅读体验。3.以多形式反馈增加阅读趣味。

小学生读整本书固然会促进语文学习,提升语言能力,但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就失之狭隘了。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让其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为的是以后在课外读更多的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教师不应将阅读指导活动等同于文学鉴赏,更不能不顾年段特点,随意拔高难度。如何让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宽些,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