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7综合组林淑蕾老师上科学公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2018-06-25 15:43:21)
	
			
					(2018-06-25 15:43:21)		|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公开课 |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包括三个实验:触摸铜棒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蜡烛烧铜棒,火柴掉落的现象;观察蜡烛烧涂有变色油墨的金属片,油墨颜色变化的现象。
本课从原来的三年级课文,放到现在的五年级,在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对热传递的理解上必然有所加深。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并能理解热传递过程还伴随能量的耗散。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过程进行分析,理解热传递过程的特点。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从而得出热传递的特点,及其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热传递过程的本质。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本课得出的结论有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通过数据测量,图示分析了解热传递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通过积极思考体验到科学探究获得的新发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数据分析,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钢丝、玻璃杯、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横放的铜棒装置、蜡烛和火柴、凡士林、尺子、秒表 、废物皿、涂好温变油墨的金属圆片、实验学习单
【教学流程】
一、导课 
学生坐下。
师:这是一杯热水、一根钢丝,利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生:水很烫,钢丝很冰。
师:现在把钢丝浸到热水中,过一会儿,你来摸一摸露出水面的上端有什么变化? 
你摸摸看?你看呢? 
生:“变热了。”
师:变热了,那它的热量来自哪里?
生:水的热传给了钢丝
师:看来物体之间是可以互相传递热量的,那这根钢丝的上中下三部分的温度是一样的吗?理由是什么?
生1:一样的,同一个物体温度一样
生2:不一样的,靠近热的快温度最高,离得远热的慢温度会低一点
师:传递方向是从哪到哪的?用箭头表示
师:看来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但是这个传递方向看不见,我们怎么去描述这个传递方向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热是怎样传递的”。(贴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传递方向的探究 
(一)、介绍材料
师:那大家亲眼见到热传递的过程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想办法亲眼看看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过程?
师:提供大家一些实验材料,你能不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组里的同学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演示台上慢慢地一个个地出示实验材料,教师示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横放的铜棒装置
师:等下我们测这根铜棒上的热传递。
(2)酒精灯
师:想一想,可以在哪些地方加热?
(3)火柴棒
师:火柴棒除了能点燃蜡烛还能?这是凡士林(出示凡士林,用火柴棒挑一点粘到铜棒上)它有个特性:预热熔化。
(二)画一画,学生设计实验 
师:利用这些材料,让我们能亲眼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师:请你在预测栏中补画上火柴棒和蜡烛,记得给火柴棒编号哦!还要用箭头表示热在铜棒上可能是怎样传递的?
(画的时候注意,画简笔画,用竖线加一个点表示火柴棒,酒精灯的简单画法。师在黑板上范画)
(三)猜一猜,教师强调实验细节
1、甲同学汇报,“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看到热在铜棒上的是怎样传递的?”(简述实验方案,预测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我们要测得每根火柴棒掉落的时间,可以用?”(出示秒表)
2、(事先挑好一张等距,一张不等距的方案。)请乙同学上台,同时投影甲乙学习单,请学生比较,“哪种实验方案更科学?”
如何让火柴棒等距?需要什么工具?(出示尺子)
3、(挑一个火柴棒离加热点很近,一个离很远的方案)请丙丁同学上台,同时投影学习单,并比较。生得出:加热点与火柴棒的距离要合适。
4、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注意:小组分工要明确:看秒表;喊火柴棒掉了;记录时间 
(四)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选定你们组的最佳方案,在原图中修正。
凭你们组的选定的方案来领取材料,前6组组长请到前面领取,后6组组长请到后面来领取。
实验时,请填好实验记录单。” (五)汇报
“时间到,现在请组长吹灭蜡烛,把实验材料放到废物盒中。。。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第一个问题谁来?
1)小组汇报:
我们采用的是 
一 
端 
加热的方法,看到火柴棒一根根掉落了,火柴掉落的顺序依次是: 
师: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热的部分→冷的部分)(板书:热部分→ 
2)小组汇报:
师: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蜡烛在中间加热的情况?
火柴棒掉落次序是怎样的?
生:我们小组采用的是 
中间 
加热的方法,火柴掉落的顺序是: 
师:你能说说(谁来说说)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 生: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中间→两边)
师:中间一段的铜棒温度是怎样的?这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
生:也符合规律:热部分→ 
师:现在你能回答,同学们在上课初提出的问题——热是在铜棒的里面还是表面传递了吗?
生:热是在铜棒的表面传递的,因为粘在铜棒表面的凡士林熔化了。
生:热也在铜棒的里面传递,因为我们组铜棒上有洞,我们发现洞里面的凡士林熔化了。
师:所以热在铜棒上究竟是如何传递的? 生:在铜棒里面表面都有传递。
3)小组汇报: 师:刚才实验中我还发现同学们用秒表在测时间,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数据。 (学生不用把记录单投影,学生报数,你写到你黑板上的图中。)
生:我们组铜棒上有四个洞,我们把火柴棒插入洞中,在一端加热,测出火柴棒掉落的间隔时间是:10秒、22秒、36秒、59秒
师:请大家关注一下火柴掉落的间隔时间,又发现了什么? 或说明白了什么?
生:越到后面火柴掉落所需的时间越长 师: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生:热传递先快后慢
(师板书:先快后慢)
4)小组汇报:
师:你们组呢?
生:我们组采用的也是一端加热的方法,我们测出了火柴棒掉落的时间是:第一根火柴掉落的时间是2秒,第二根9秒,第三根30秒,第四根120秒。 师:我们发现这组数据也符合?先快后慢的特点。
你们别的组也是这样吗?
三、热在圆片上的传递过程 
1、师引言:刚才我们看到了热在铜棒上的传递,那么热在这个金属圆片上(出示实物)又是怎样传递的?请同学来画一画。(黑板上贴图),第一个圆片在这里加热(红笔中间点个大圆点),第二个圆片在这里加热((红笔旁边点个大圆点)
2、请二生上黑板画
3、师:大家看懂他们的表述意思了吗?请其他同学语言表述一下。 4、演示实验:究竟是不是如大家所说呢?我们亲眼见证一下。
5、师说明:这个金属圆片是涂有变温油墨的,加热会变颜色。(开始实验)
说说热在圆片上怎样传递的?(这时要能用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描述了) 
把加热后的两块圆盘放在投影上。 
四、生活联系,突出“较”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问题追问:这个热是哪里来的?我们有用火焰加热吗?这说明热传导是不是一定要加热?那在什么条件下就会发生热传导?)
板书补上“较”字
刚才的热传导是在一个物体上吗?
板书补上:较热物体——较冷物体
师:我们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热传导。(机动,读概念,板书:热传导)
 
生:喝汤时,勺子变热。 
时候,爸爸用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使我的手逐渐温暖起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