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读书交流
活动时间:2018.5.30
活动地点:一年级教室
课题:《做最好的老师》
主讲人:陈银萍
参加对象:数学组教师
活动过程:
陈银萍老师: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思考、激动、赞叹、折服!
郑唱老师: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印象最深的是“心育”的尝试。这是李老师把教育上升为艺术,把教师职业上升为事业的一种情怀。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而其中的滋味,只有真心做过教师并执着于教育艺术的老师方品个中的味道。
李速隆老师:
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今天我们爱每一位学生吗?我们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陈珍珍老师:
今天教育的大环境与教育理想仍有着极大的差距。走进自媒体,处处是家长的质疑问责;走进课堂,看到的不乏孩子失去的尊重与敬畏。而教师,无一不承担着极重的心理压力。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就是教师,只是一份职业,我拒绝把我比作春蚕
,我拒绝把我比作蜡烛。教师就是教师,只是一份职业,我拒绝把我比作阶梯,我拒绝把我比作灵魂的工程师,我不需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令人意外的是,这种说法竟赢得了教师的一片喝彩。于是,教育圈有人开始质疑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开始质疑教师头上所有的光环。表面上看,这从某种程度上缓解着教师的压力,而另一个方面,教师职业良心和道德使命感却使教师有着更沉重的不安。尤其是小学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更是陷入“教师就是教师”的尴尬。
李娜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教育良心。我特别喜欢李老师这样一句话:“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镇西只有一个,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做好教育其实不易,做好教师其实没那么简单。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好教师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