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若岩镇田垟校区集体备课《将相和》

(2012-05-30 07:03:50)
标签:

教育

分类: 集体备课

主讲:陈久挺

参加人员:徐晓可  汪乐燕  葛绍超  胡尊社  钱师巨  钱曼倩  张仙仙  许盈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大若岩镇田垟校区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胡尊社

活动时间

2012.5.22

活动地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将相和

主讲人

陈久挺

参加对象

全体教师

申报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过程

一、陈久挺老师解读《将相和》的教材内容(是五年级下册),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全体老师分环节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以下主要意见: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如何让学生跨越历史长河,了解其内在的复杂联系?经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1、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2、课文要熟读于心,对每个故事有充分的了解。

三、陈久挺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

活动反思

及建议

本次活动使每一位老师参与到课的设计中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取长补短,教研气氛浓厚。

过程确认

负责人签字:胡尊社

 

 

《将相和》教学设计(定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过程与方法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表演解决。

三、教学难点

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本课难点。主要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战国历史、重点的语句制做成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出探究主题

1.复习检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将相和这个故事,我来考考大家,分别指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写了他们的?板书课题。

2、由此我们推测在这之前他们闹不和。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板书:英勇善战)出示投影:指导读出嫉妒、不服气的语气。廉颇的这种说法、这种态度对吗?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做了大官吗?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好好地研究一下蔺相如这一张嘴。

评析:这样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去探究蔺相如的语言、行为,从蔺相如的言行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二、深入阅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1、学生阅读第一个故事。画出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你认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中可以看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幻灯片)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如果……一定……。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体会:勇敢——能挺身而出(愿意);机智——谋略周全,胸有成竹(如果…………;如果……一定……

2)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A、体会:机智——要回宝玉(上前一步,以有点儿小毛病为由要回宝玉)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A、体会:勇敢——以死抗争,理解理直气壮机智——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B、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

C、指导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体会:机智——缓兵之计

5)送玉回国——(从蔺相如的行动中分析,体会:机智。)

6)到了典礼那天,蔺相如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A、体会:智勇双全——为什么他能大大方方地说话?(板书:机智勇敢)

B、秦王听了这句话后会怎么想?

C、指导理直气壮地读蔺相如的话。

3、以上是直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确实,一个人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的品质,不过,请大家再找一找,能不能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1)品味赵王及大臣的着急”“为难”“只好

2)品味秦王的只好只得

4、小结

二、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自学讨论第二个故事:渑池会见

1、自学渑池会见。划出人物言行的重点句子,在旁边写上体会,和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点拨。

3、指导朗读你跟我只有五步之远一句。

4、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理解第11自然段的

5、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外交之战是谁胜利了?从课文中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可适当提示:秦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王是一个大国的王,蔺相如是个小国的臣;瑟的声音优雅动听,缶的声音像敲破罐子的声音一样。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是赵国胜了的结论。)蔺相如立功是靠一张嘴吗?他究竟靠的是什么?

评析:借用第一个故事总结的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自读自悟,既是练习,又是学以致用。

三、蔺相如的品质仅仅是聪明机智,不畏强暴吗?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还有什么表现?

1、读蔺相如的话,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顾全大局)

2、出示幻灯片。听了蔺相如的话,廉颇忽然醒悟了, 他来到相府门前……

3、在预习时,有同学为后面的故事编写了课本剧,我们来演一演。

4、看了表演,你对廉颇又有了新的认识,他是怎样一个人?(板书: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评析:在预习课文时,提出把第三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的要求,并指导有兴趣的同学演一演,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使感受廉颇这一人物形象,将自己的理解以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四、总结: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将相和好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实际上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板书: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爱国)

五、拓展:

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顾全大局,才能和谐美满,才能繁荣兴旺,才能积极进步。

 

板书设计:          

 

                                 

英勇善战                          聪明机智

勇于认错           爱国           不畏强暴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http://s13/middle/959c5818xc1352bb7186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