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若岩镇田垟校区集体备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集体备课 |
主讲:胡尊社
参加人员:陈久挺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钱师巨 |
活动时间 |
2012.4.10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 |
活动主题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主讲人 |
胡尊社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报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过程 |
一、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为《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材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认真阅读教材,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四、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五、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五、根据组内成员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定稿。 |
||
活动反思 及建议 |
钱师巨:本单元注重掌握已学过的加、减法口算法则和笔算法则进行运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强调学生掌握好笔算方法,强调算法多样多。 徐晓可:本单元重点在于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在此基础上熟练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特别强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如何进行估算。 陈久挺:本教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游戏法进行教学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与学习内容的相辅相成,效果才好。 |
||
过程确认 |
负责人签字:钱师巨 |
http://s6/middle/959c5818gc0c79a396005&69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定稿)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加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加法验算方法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法的验算。
教学重难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练习及掌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小明也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了解到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解决问题:阿姨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花多少元?200元钱够吗?
学生列式解答:板书:135+48=183(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评讲。
师:小明帮妈妈也是这样算的,但付钱之前,阿姨还是有些犹豫,你知道阿姨在犹豫什么吗?
师:阿姨在犹豫:付183元对吗?
师:谁能帮助阿姨,消除这个犹豫。生:验算
板书:加法的验算
2、探究新知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
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
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2、练一练:竖式计算并验算
483+274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三、训练拓展啄木鸟1
五、课下作业: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