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娃记(19):孩子近视1年涨100度,近视要早发现、早控制!

(2019-09-11 21:31:08)
标签:

教育

全职妈妈

小升初

育儿

文/优美   公众号:yumilicai

 

16.孩子近视1年涨100度,近视要早发现、早控制!


 


予儿使用OK镜2年多了,目前控制效果不错,眼轴没有增加,意味着近视度数没有增加。这2年多,予儿的身高从150CM长到170CM。身高的疯长期也快过去了,以后眼轴也就不那么容易长。在使用OK镜前,我尝试了框架+做操+按摩+热敷,每天严防死守,但还是一年掉了100度!走了个大弯路。还好亡羊补牢,虽迟不晚。

 

  孩子近视,一定要早发现,早控制!怎么才能早发现?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关注。我把这几年储备的相关知识做个梳理,分几篇分享给大家。

 


1.远视储备不够,容易近视

 

我小时候视力非常好,初中时体检双眼2.0,为什么是2.0?因为视力表最后一排只到2.0。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子产品,儿时的我漫山遍野地玩。到高二体检时,视力降到0.8,上大学后恢复到1.5。曾经戴过100度眼镜,但应属于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

 

 

养娃记(19):孩子近视1年涨100度,近视要早发现、早控制!



 

 

  予儿小时候的远视储备不够,幼儿园体检每年体检,我发现她的视力4.9,后来达到5.0(即1.0)。当时我还在网上查资料,了解到这么大的孩子这个视力是正常的。现在知道,那只是正常的临界值,我以为孩子眼睛还没发育完全,长大后视力会好起来,毕竟她爸妈的视力都很好!没想到,予儿竟然小学就近视了。

 

  所以,幼儿园阶段要注意体检数据,远视储备不够的孩子,尽量不要用电子产品,多去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


 

2.很多孩子在七八岁时发现近视

 

  因为远视储备不够,用眼习惯不好,很多孩子到七八岁时,远视储备消耗尽了,就出现近视。予儿是8岁多时发现的近视的。七、八岁开始近视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形成高度近视。儿童300度以上属于高度近视,成人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所以,幼儿园开始要经常给孩子在家自测视力,用视力表就可以,监测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视力不佳,及时去医院检查。

 

 

3.快速长高期,近视1年能涨100-200度!

 

孩子在长身高时,眼球也同样在生长。这就决定了,长身体时的孩子的眼轴特别容易增长。理论上,正常人眼轴24mm,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00度。成年身高定型了,眼轴一般就不长了,近视不容易发展,孩子18岁以后视力会趋势于平稳。所以,在18岁前,要尽力控制住孩子的近视度数增长。

 

 

正常视力的孩子,眼前是清晰的,眼轴不易拉长。有近视的孩子,如果没戴镜矫正,视力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他为了看清,只好调动眼睛肌肉去用力调节。这样长期过度使用眼部肌肉,会拉长正生长的眼球,导致眼轴增加。所以,在快速长高时,一年近视度数涨100度的孩子比比皆是。小学开始近视的孩子,如果控制不好,到成年就成了高度近视,甚至高达1000度。

 

 

4.儿童一定要散瞳验光,祼眼视力≠近视度数

 

   祼眼视力不掉,不代表近视度数没增长。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以为让孩看视力表就知道度数。现实常常是,明明视力表看到的行数和去年一样,怎么去医院检查却涨了100度?

 

因为孩子的眼部肌肉调节能力非常好,看不清楚时,他可以调动肌肉,过度调节达到看清。也就是说,孩子眼轴已经增长,出现近视了,但看视力表时却是正常的。直到肌肉怎么调节也不能看清了,我们才发现。

 

很多视力康复机构利用这一点。通过按摩等方法,让眼睛休息后,恢复孩子眼睛肌肉的调节能力,可以当时实现看视力表提高一两行的效果。但实际上,近视度数没有变!不但没控制近视,还掩盖了问题,耽误了孩子。

 

所以,孩子一旦近视,每半年去正规医院复查,散瞳验光。散瞳,就是通过低度阿托品眼药水麻痹眼睛肌肉,使其不能调节,以检查到真实的近视度数。

 


5.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

 

我曾经怀疑过“近视不可逆”,现实狠狠地教训了我。真性近视不可逆!

 

近视是由于眼轴变长引起的,理论上人正常眼轴是24mm,每增加1mm就是300度的近视。眼轴增长,就是眼球前后径拉长了,长成的身高不会缩回去,长成的眼球也不能缩回去。有数据显示,用OK镜后,有极少(约1-2%)的孩子有眼轴减少的情况,但减少量很小,基本可以忽略。

 


所以,近视不能治疗,但可以控制,就是控制眼轴不再增长。下一篇优美会谈一谈控制近视的几种方法。

 


(注:优美是近视孩子的妈妈,查找过大量资料,混迹过各种近视群,对付孩子近视中有得有失。本文仅为科普,不作为治疗建议,治疗请咨询专业眼科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