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七):集体备课小数的初步的认识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小数的初步的认识 |
||
活动时间 |
2018.5.16 |
活动地址 |
三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金玉燕、朱晓茅、王云莲 |
||
|
集体备课《小数的初步的认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设计研讨: 一、 情境引入,认识小数 1、生活情境引入小数。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数,知道是什么数吗?(揭示课题) [板书:认识小数] 师:小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这里就收集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
语文写字本定价0.85元
师:你能找出小数并读给大家听吗? 生找出小数后尝试读小数。 师:(总结)像0.85、 1.09、 0.1、 25.25这样的数就是小数。那么像5、23、235 这样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课件演示) 2、直观对比小数与整数的不同。(强调小数点,以及读法不同) 师: 比较一下,小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 小数都有个小圆点,整数没有。(指名学生指出小数点) 师: 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 就是它把小数分成了左、 右两个部分,它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像0.1这样的,小数点后边只有一个数字的,我们称为一位小数,那么0.85、1.09、25.25这样的就是两位小数) 师:小数和整数还有什么不同?它们读法一样吗? 师: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读法有什么区别? 生1: 读的时候多了个小数点。 生 2: 小数点前边的数按以前的方法读, 后面的数只要顺着数字读就可以了。 师: (总结) 小数点我们就读作“点”,小数点左边就按照整数的读法读数, 右边要按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读, 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些小数。 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课件出示,齐读) 3、结合情境,理解以元做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 刚才的这些小数都是用来表示价格的, 那么它们具体表示多少钱?
生1:
0.85元表示8角5分。 生 3: 0.1元表示1角。生4: 25.25元表示25元2角5分。 师: 说的真好,观察一下, 当用元来做单位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师: (总结)【课件演示小数中每一位的意义】 是啊,看来同学们对小数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这些小数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道理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深入探索, 感知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和小数的沟通,理解小数的意义) 1、利用元角分突破难点, 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1)师:刚才同学们说0.1元就是1角,那么,1角除了可以用小数0.1元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2: 因为 1元里面有
10 角, 1角是其中的1份, 所以就是
请2名--------课件出示(1元=10角,
就是把 1元平均分成10份, 1角是其中的1份, 所以就是
师:你们觉得 生:(齐) 相等。【板书=】 (2) 师:会表示 1角了, 那么3角、 7角你们会像这样表示吗?请同学们马上来试一试。(完成材料一)
反馈:3角=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分别指名学生说) 那么,还有几角也可以这样表示?
5角=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有什么发现?十分之几元都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也就是十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是吗?这是个重大的发现! (4)刚才0.1元表示一角,你们都知道了。那么0.01元表示多少钱呢? 【板书0.01元】 师: 1分怎么就等于0.01元?
生: 因为 1元里面有
100个 1分, 1 分是其中的1份, 所以就是 师: 是的, 我们一 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1元=100分,把
1元平均分成了 100份, 1分是其中的1份, 所以就是 师:那现在是几元?
(口答) 2、迁移方法, 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 课件出示信息。 师:你能不能利用刚才的发现把5分米和23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先在图上画一画, 然后再写下来。(材料二)
(2)
反馈:5分米= 师: 5分米也等于小数0.5米, 这个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1: 因为 5分米不到 1米, 所以就是0.5米。 生 2: 1米是10分米, 5分米是其中的5份, 所以就是0.5米。 师: 确实如此。那么23厘米呢?
生:23
厘米=
1米=100厘米,
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 23厘米是其中的 23份, 所以就是 (3)观察板书 师:不知不觉,黑板上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同样的价格,同样的长度,可以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整数今天我们不研究,擦去可以吗?分数和小数两边的单位是一样的,我们擦去,可以吗?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百分之几写成两位小数。(联想到千分之几写成三位小数……) 三、 巩固技能, 拓宽思维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了, 接下来我们就用小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 1、第一天:马上把他们的高度表示出来。 2、第三天后,两只蜗牛打平了,那么它们究竟爬到多高了? 生: 小蜗牛的高度是 0.9米, 大蜗牛的高度是0.90米。 师: 同样的高度, 为什么一边写着是0.9米, 一边写着是0.90米? 师: (总结) 看来 0.90米和 0.9 米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3.第四天:小蜗牛爬了多少米?(小蜗牛的高度是1.1米。) 生: 因为10分米是1米, 这里还有1分米就是0.1米,所以就是1.1米。 师:(课件演示)是啊, 1米和 0.1米合起来就是1.1米了。 四、 课堂总结 你觉得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