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共九次)

(2018-01-10 11:23:05)
标签:

集体备课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谢娇红

时间

96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制定计划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

1、         组内成员讨论活动内容

2、         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

计划附下: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情况分析:

六年级语文组有教师5人,其中二人是市三坛,二人是县坛。本组全部是中青年教师,是一支实力强进,工作热情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我们年级有5个教学班,每班近50人,全年级有学生近250人。

六年级教学是走向文学作品学习的关键点,写作也走向深处。学生的阅读力培养、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本学年的关键所在。因此,本学年的教学目的为:夯实语文基础,做好初小衔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理念为指导,创新与高效为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服务学生成长为基本宗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育人道化、人性化、个性化。面向全体,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课标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扎实深入地进行以集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而努力。

 

三、教研工作重点:

1、认真研读教材,开学初利用教研时间组织大家研读教材,使大家明确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

2、深入实践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想学乐学会学。同时,把教研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40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追求学生在40分钟里的收获最大化,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

3、抓好教学常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4、认真上课,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制定集体备课计划,使集体备课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努力使每一位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5、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识字、阅读、练习、口语交际进行教学反思。并组织反思交流。对于教学上成功的经验交流与大家共享,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不足失败通过教研的力量进行解决。

6、组织好本年级的公开教研课的上课、说课、评课。这是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个年级必上的一节公开教研课。组织全组教师群策群力,打造一节精美公开课。

7、组织本组教师互帮互学。每位老师本学期要互听本组教师课5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8、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

9、做好课程开发的实施工作。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抓常规工作:

1)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城西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器材。上课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讲精练、启发思维等。

2)要求全组教师抓好本班作业本的整洁,字迹的工整,错处的及时更正和老师及时复改。

3)组织老师全心全程全面的关爱辅导后进生。

2、扎扎实实抓教研活动:

1)每周二下午为教研活动日。每次安排教师主讲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思。组织老师学习有关课程开发的材料,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

2)认真落实每人一课的教学美餐活动,相互听课5节,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3)落实好公开教研课的人选,人人参与。

(4)督促教师建立博客,积极写好子课题,争取立项研究。

3、切实抓好特色课程的落实,督促老师把所背诵的古诗和每日一句写到黑板指定的位置。

4、督促老师抓好课外阅读。

5、督促本组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工作重点;

2、本年级的教师公开教研课的确定和人选的安排;

3、第四周集中学习“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策略”,中心发言人:谢娇红

十月份:

1、理论学习,主讲人:汪玲玲

2、集体备课:“离别之音”课程框架与教学设计,公开课展示

3、期中常规大检查;

十一月份:

1、集体备课《少年闰土》,中心发言人:徐路芳;

2、诗歌朗诵指导,主讲人:潘小月

十二月份:

1、集体备课:《散文中的离别》,主讲人:谢娇红

2、理论学习,主讲人:徐路芳

一月份:

1、集体备课《跑进家来的松鼠》,主讲人:潘小月

2、集体讨论:高段小说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主讲:谢娇红)

二月份:

1、集体备课:《伯牙绝弦》,主讲人:潘小月

2、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3、期末常规大检查。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797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二)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徐路芳

时间

912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集体备课:讨论《离别之音》语文拓展课课程方案

列席组员签名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三)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徐路芳

时间

919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理论学习:温州市小学语文新常规

列席组员签名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备课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制定习作教学专题计划

3.制定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过程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突出年段学习目标,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根据年段目标与教材特点,联系学情,落实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目标。

2)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课文的的兴趣点或情感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突出重点,注重主问题与关键学习活动设计,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设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引导方案。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尝试在第三学段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改革。

     5)具体课型备课要求参见上课常规。

3.设计作业和板书。

三、其他

——上课常规——

一、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4.教学思路清晰。

5.教学过程体现以学为主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

7.关注全员参与。

8.注重教学生成。

9.灵活运用教学技能。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二、具体课型要求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

    1)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

2)让课外阅读成为最重要的作业。

2.作业的形式

二、作业批改与辅导

——评价常规——

一、评价内容与形式

1.评价内容

2.评价形式

二、命题要求

质量测评的笔试命题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出现怪题、偏题,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850.9。校内阶段性检测应由本校教师命题,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

三、分析与反馈

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意见。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四)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谢娇红

时间

926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集体备课《离别之音》启动课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

一、全组成员讨论对本课所选文本《红点点 绿点点》的研读理解。

二、主讲谢娇红老师讲述备课思路;

三、全体组员细酌各教学环节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汇集集体的智慧,形成比较成型的教案。

1 听听,“离别”的声音

■课文简析

《离别之音》课程是一门以六年级毕业生为学习主体,围绕“离别”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拓展性课程。该课程分为上、下两期,每期各16个课时。上学期围绕诗中的“离别”、文中的“离别”、电影中的“离别”,开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下学期结合学生即将毕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离别赠言”、“学长心声”、“未来设计”、“感谢有你心声新生等五项专题语文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听听,“离别”的声音》是《离别之音》课程的第一课。这堂课借助猜字义,写字形,小组合作,头脑风暴,倾听乐曲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离别之音》课程的性质、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就是解决“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这四个问题。同时,希望这堂课能使学生对《离别课程》产生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字的字体和字义演变,并对《离别之音》课程产生兴趣。

2.初步了解《离别之音》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重难点:初步了解《离别之音》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学理念

通过猜字义,写字形,小组合作,头脑风暴,倾听乐曲等方式了解《离别之音》课程的性质、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对《离别之音》产生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板块一:看图猜字,激发兴趣

1.    出示“离”的甲骨文,猜猜字义。

城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共九次)

2.    了解“离”字的演变,写写“离”的不同字体。

城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共九次)

3.出示课程题目:《离别之音》,读读课程题目。

4. 今天是这门课程的第一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离别之音》课程,去听听离别的声音。板书:听听,“离别”的声音

 

板块二:了解“是什么”,知道“学什么”

1.    了解《离别之音》课程的性质,知道是什么(板书:是什么?)。

《离别之音》课程是一门以六年级毕业生为学习主体,围绕“离别”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拓展性课程。

文本框: 小组任务: 1、每个人围绕“离别”这个关键词,思考与“离别”相关的事物。 2、小组内展开交流,进行头脑风暴,并记录下关键词句。 3、派一人汇报交流成果,别的组已经提过的,不能再提。 2.学习活动一:出示任务单,进行小组合作,围绕“离别”一词进行头脑风暴。

 

 

 

 

 

 

3.总结并补充“离别相关事物”。

4.出示学习内容表格,了解六年级上册和下册的不同学习内容,知道“学什么。”(板书:学什么?)

1)六年级上学期学重点在语言的习得。

城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共九次)

2)六年级下学期重点在语言的实践。

城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共九次)

5.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板块三:了解怎么学,知道怎么评

1.   了解课程学习要求。(板书:怎么学)

1)学习态度:情真意切

2)课堂参与:当仁不让

3)小组合作:同心协力

4)课后成果:尽善尽美

2.了解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板书:怎么评)

1)课程评价内容:课堂表现和课堂成果。

2)课程评价体系:师生共评、生生互评。

3.欣赏肖邦钢琴曲《离别》。

这节课即将结束,而《离别之音》课程却会随之开始。让我们好好听听“离别”的声音,不要害怕说再见,因为,每次离别,都为了更好的重逢。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吧。请欣赏“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钢琴曲《离别》。

板书设计 

1 听听,离别的声音

是什么?

学什么?

怎么学?

怎么评?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五)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潘小月

时间

1024

地点

六(3)教室

研讨主题

集体备课:《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潘小月)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

1、各组成员找《少年闰土》的有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

2、潘小月老师主讲《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并就备课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想大家请教。

3、组内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

4、潘小月老师整理教案,准备试课。

 

附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板块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导入——少年闰土

2.了解由来,换位呼唤,走进闰土。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写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学生分句指名读,相机正音,随文识字。

1)分辨多音字。

2)理解词意。

3)书写难字新词。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道。

 

板块三:感知大意,理清思路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我”与闰土的哪几件事情?

2.    师生交流,反馈:课文先写了“我”回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了“我”和闰土的相识、相处过程,最后写“我”和闰土分别。(板书:回忆、相识、相处、分别)

3.    小结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板块四:走进回忆,感受积累

1.    聚焦首段,读读圈圈,想象色彩之美。

2.    配乐朗诵,动静对比,想象场景之美。

3.多种形式,朗诵积累,摘抄精彩片段。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六)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潘小月

时间

1025

地点

六(2)教室

研讨主题

集体备课:《少年闰土》第二课时(吕彩华)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

1、各组成员找《少年闰土》的有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

2、吕彩华老师主讲《少年闰土》第二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并就备课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想大家请教。

3、组内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

4、吕彩华老师整理教案,准备试课。

 

附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板块一:读题导入,回顾内容

1.直接导入。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读题:少年闰土  鲁迅

2.回顾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与少年闰土的交往过程。课文先写了——生:我回忆中的闰土,再写了——生: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最后写了——生:我与闰土的分别。

 

板块二:品读外貌,细究写法

1.    聚焦外貌,自读自悟。

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划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2)划线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闰土的外貌呢?请圈出关键的词语。

3)根据圈出的词语,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闰土。

2.师生交流划线句子和关键词语。

1)谁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

2)你圈的关键词语是?

3)我们来读读这些关键词语

1.    从其他圈出词语中,你还可以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闰土?(健康淳朴、勤劳可爱)板书:健康淳朴

鲁迅先生只抓住闰土的肤色、脸型、服饰三个方面,突出闰土最大的外貌特点,就描绘出了一个健康淳朴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这就是以“貌”写人。(板书:貌)。外貌描写时,千万不能面面俱到,要留有空白。

 2.出示人物肖像,完成课堂小练笔。

接下里,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像鲁迅一样,选取最少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描写人物外貌。

学习活动二:

1)根据人物肖像,完成课堂小练笔。

2)师生共评,二次修改。

 

板块三:品读对话,体会形象

1.    聚焦对话,理清事件。

1)鲁迅描写闰土时除了写出闰土的外貌,还重点写了闰土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闰土和相处时的对话。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6-15自然段,想想闰土讲了哪几件事。

学习活动三:默读课文第6-15自然段,想想闰土说了哪几件事。

2)交流示范,缩成四字:雪地捕鸟。

2.走进瓜地,感知形象。

1)这四件事都很有趣,你觉得鲁迅对哪一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首段出现、字数最多)

2学习活动四:默读课文第9—13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闰土呢?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3)交流:谁来说说,从哪里看出这是怎样的闰土?

4)小结:文学家鲁迅借助闰土的语言,表现了出了闰土自信勇敢、见多识广的特点。(板书:“言”)

3.根据形象,读好闰土。

板块四:领悟主旨,课外拓展

1.对比发现,感受羡慕遗憾之情。

1)仔细看看少年闰土说的话(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观鱼),再看看鲁迅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鲁迅的无知,童年的无趣。

2)引读:因此,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由自主地羡慕

3)这一连串“不知道”的背后,是一种不满的宣泄、一种真切的向往啊!你觉得作者不满什么?向往什么?

(齐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小结课文学习要点。

3.拓展阅读。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七)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潘小月

时间

117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小组活动:针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课(谢娇红徐路芳)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评课(谢娇红   徐路芳)

发言要点:

1、讲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

2、各位教师进行评课

优点;

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过程符合语文教学模式。

2、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体现了读的层次性

4、注重了课堂的时效性。

5、板书认真,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建议:

1、应体现读写结合。

2、教师学生之间应平等对话,教师不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学。

3、加强范读指导,指导阅读应有侧重。

4、多运用一些辅助教学。

5、应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了解有效课堂的一些特点。










 

城西小学教研组活动暨校本教研记录(八)

组别

六年级语文

主讲人

谢娇红

时间

1121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研讨主题

集体备课:《散文中的离别情味》

列席组员签名

 

活动内容记录:

1、各组成员找有关离别的散文,做好前期准备。

2、谢娇红老师主讲《散文中的离别情味》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并就备课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想大家请教。

3、组内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

4、谢娇红老师整理教案,准备试课。

 

附教案

1 比较品评 感受离别

 ——《现代散文一组》(一课时)

文章简析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北岛 《白日梦》

迎来送往,乃人生常态:依依惜别,是人之常情。古今文学作品,对离别的描述总能引发我们的触动。亲友家国,暂别永别,无不寄托文人的离愁别绪。然而,古诗词作品中的深沉情感,与孩子们的心理年龄始终存在一段距离,走进现代散文,走进今人笔下的离别,或许更能唤醒他们对离别的感怀。

本组甄选的两篇文章:《目送》和《送行》,描绘了各式各样离别的画面,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离别的声音。

《目送》从平铺直叙开始: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十六岁赴美学习的机场,上大学在街边等车的身影;父亲送她到大学任教的早晨,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的周末,在火葬场路门前的对父亲最后一刻凝望。文章记叙了这几个零碎的片段,看似松散无序,写出的却是人一生的生命与情感历程。在父女母子这些人间至情的深情注目中,人最终完成了生命的全部过程。

在《送行》一文中,对“黯然销魂”的送行,作者梁实秋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看似逆情悖理,实则是练达人情后的彻悟和智慧。因为今人之送别,迥异于古人的相离。前者徒有形式,已然成为一种负累;后者灌注了真情,让人悄然动容。

■教学目标

1. 情感朗读《目送》和《送行》,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比较品评,。

3.

■教学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50分钟) 

 

■教学预设

板块一:联系旧知,游戏导入

3.    出示诗句,引出离别。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离别之音。说到离别,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还有当代诗人北岛是这样说的:“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离别。说到离别,你又想起了什么?

4.    导入课题,明确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篇散文,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不同滋味的离别。

 板书:离别情味   现代散文

板块二:《目送》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离别可以有哪些表达方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