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制定教学教研计划)1 |
||
活动时间 |
2017.9.13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一、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指导思想; 2.学情分析; 3.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4.教学目标;5.教学重点; 6.教学难点; 7.教学措施; 8.后进生进化措施;9.教学进度。 二、制定本学期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带着问题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基本模式,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 |
||
活动时间 |
2017.09.20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教材解读: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写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关键: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 表示5、4、3、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老师教过的内容已经熟练掌握了。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好吗? 看!这是谁?(小猴子)它叫小谗猫。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嘴巴特别谗。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在小谗猫面前放了东西呢?(放了 2个桃子)对,小谗猫可开心了,马上抓起一个吃起来。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1个)可是小谗猫吃完了一个还觉得不过瘾,马上又抓起一个接着吃。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一个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板书课题:0的认识) (1)教师通过演示盒子里的硬币,进一步巩固0的含义。 师:现在,让我们先来认识0。看,老师手上有一个盒子,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用个数来表示呢? (教师摇盒子,学生猜。) 2.寻找“0” 师:刚才啊,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来表示,盒子里一个硬币也没有用0来表示。那你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实例还可以用0来表示呢?你在哪见到过0呢? 3.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4.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1
2+0=2 3+0=3
4+0=4
5+0=5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3 |
||
活动时间 |
2017.10.11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能够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2-1=
4+3+2=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⑴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明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说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 一道算式? 请说说4、3、2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⑵学习4+3-2的计算顺序4 + 3-2=5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 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2、学习例2出示挂图 ①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 图意,再列算式。 ②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4-2+3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归纳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生:连加、连减一 道 题 里 只有加 或者减,而这 道题 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 起一个名字。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 “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找朋友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 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五、总结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
||
存
问 |
对于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要用在第二步,有些不理解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如何从平时课堂中渗透有效教学)4 |
||
活动时间 |
2017.10.18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大家分别进行讨论: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大家认为高年级的很多孩子具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这样的情景,要注重问题的挑战性,导向性,特别是很多规律、性质的总结一定要来自课堂上,创设不同层次的题目,保证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5 |
||
活动时间 |
2017.10.25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铅笔、橡皮圈、磁性教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先介绍课件首页最和蔼可亲的老人,叫“智慧爷爷”,他最喜欢聪明听话的小朋友,而且还会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 1、引入 ⑴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10枝铅笔) ⑵猜一猜,有几枝? 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 ⑷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指着一捆铅笔问:这是几个十?(1个—)几个一?(10个) (二)、新知建构 1、(多媒体课件展示刚才的过程)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①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②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③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说。 2、认识12。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2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2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二。(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摆放12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2(十二),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12。 3、摆小棒认识15和19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让小朋友自己体验他们的组成,先可以自由发言,说说是十几,为什么?
4、课件展示:“智慧爷爷”现身,“( 5、(课件出示直尺图)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 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1大1的数是12。 18的邻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 6、揭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实践运用 1、在生活中,你在哪儿里见过或用过这些数? (课件出示) 【备选】 1年12个月,整体认读音节16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 一盆水彩笔12色,今天是10月20日 十字路口红绿灯20、19、18。 板书: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 12 课外作业: 你还知道吗? 你抓一把糖给( 你抓一把铅笔约( 11~20,这条波浪线什么意思? |
||
存
问 |
第一次的备课,有些环节是不成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6 |
||
活动时间 |
2017.11.8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 ,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归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四、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1、游戏:摘苹果。
板书:
10
课外作业: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3、直接写得数。 |
||
存
问 |
在试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思考。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7 |
||
活动时间 |
2017.11.22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实践证明,加强口算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且好奇好动好胜。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游戏,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 七、加强各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密切联系。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浅谈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8 |
||
活动时间 |
2017.12.4 |
活动地址 |
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牟卫英、马秀兰、陈光超 |
||
主 要 内 容 |
如何上好复习课?五年级上册教材有50%的内容都是有关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怎样用好教材?怎么样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早已成为老师的热门讨论话题,也是大部分老师的头痛问题。 复习课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中下生“吃得消”。每个班都有优生和差生,我常常听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抱怨:“老师,上复习课真的很无聊,上课讲的内容我们都学过了,都会了。”可是,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却不一样,虽然都是学过的知识,但他们却有很多知识都没掌握好,甚至有些知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复习的时候,部分中下生还是“一头雾水”,一个问题反复习问了好几个同学还是回答不出来。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同学就觉得不耐烦了,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复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保证了一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外的情况,造成了学生的"失业"现象。因此,我感到只有在复习课中做好"兼顾",解决好"失业"现象,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做到增效减负。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中下生“吃得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呢?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复习的过程呢?带着这些问题,大家来谈谈毕业班的复习经验。 总结: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应根据课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上好复习课,有赖于老师们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