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2013-06-02 23:03:16)
标签:

集体备课

教育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3325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牟卫英    高强    杨小菲

主备人:高强

记录人:牟卫英

一、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学习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要结合具体情景,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其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比的联系与区别;(2)解比例: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例和比之间的关系,体会解比例的必要性,学会解比例的方法;(3)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实际上就是用正比例和反比例来解决问题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会应用三种不同的策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比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更容易一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以及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导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误解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尺的意义,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8

教学方法及环节设计:

1.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领悟比例的意义和作用。放大和缩小比例分属两个不同的学习领域,但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为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之前,先介绍用电脑把一幅长方形图放大的过程,直观地显示入大前后的图形形状没有变,大小变了。进而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并学会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此基础上,教学比例的意义。先让学生他别写出一张照片放大前后长与宽的比,并思考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通过发现这两个比是相等的,自然引出比例的概念,在按下来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尺等知识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贯穿始终。这样,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教材通过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以及相应的数据,让学生写出放大前后长与宽的比,再启发学生观察写出的比,激活他们己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放大产后长与宽的比相等,可以写成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根据一个三角形缩小前后底和高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再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比例,自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各自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上述发现,从而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都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再如,单元末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面积的变化》,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探索发现平面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求平面图上建筑或设施的实际占地面积的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

3.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比例的意义时,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内涵。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让学生联系比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比例尺时,帮助学生利用分数和倍的知识理解比例永的意义,并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对于沟通数学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合理的认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凝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2.要提醒学生不要把比例的外项、内项与比的前项、后项相混淆。

3.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指的长度,所以它们的单位不同时,要统一相同的意位。此外,写出的比要尽可能化简。

讨论意见

杨小菲: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尺的意义,学会解比例,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高强: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借助直观法,认识比例意义。联系对方程的已有知识,通过列比例和解比例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分数和倍的知识理解

牟卫英: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把一个平面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面积的变化;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之间的转化。

杨小菲:

1.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2.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指的长度,所以它们的单位不同时,要统一相同单位,此外,写出的比要尽可能化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