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穷人》

(2013-01-23 15:20:04)
标签:

杂谈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穷人》

                             2012年9月25日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