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0月22日
地点:办公室
参加对象:徐晓蕾 王彬珍 潘永乐
活动过程: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组对《简易方程》进行了集体备课。这一单元由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组成。
我们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王老师总结如下: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王老师认为本单元起到以下作用:
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
具体的物(3个苹果)----数(3)----字母(用字母a表示3)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常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运算定律、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1)算术思维方法存在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
(2)代数方法是数学的一般方法,在这里学习方程,可先行渗透代数方法。
课标对这方面内容的规定和说明: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最后,我组对这一单元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预设。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新老方法可并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