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三)

(2011-12-27 19:36:01)
标签:

教研活动

语文

上课

评课

集体备课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通 

 

     2011年12月12——13日要举行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望全体教研组人员到时关注一下短信,及时参加活动。

    活动具体安排表:

时间

项目

内容

参与者

地点

 

1212

 

 

集体备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全体组员

  

会议室

 

 

 

 

12月13日

 

 

 

教学展示

 

 

 

全体组员

 

 

五(3)教室

 

 

  

全体组员

  

会议室

 

                                       

                                           语文教研组

                                         2011126

 

活动记录及参加对象:

http://s3/bmiddle/958a3cb6gb51153942b22&690

 

我们在一起备课:

http://s13/bmiddle/958a3cb6gb5114f5485bc&690

http://s5/bmiddle/958a3cb6gb511521e05e4&690

 

金龙鹏老师在上课:

http://s9/bmiddle/958a3cb6gb5115eacde98&690

http://s4/bmiddle/958a3cb6gb5115fa60963&69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岩坦小学  金龙鹏  2011年12月12日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游子吟》(幻灯),师:这首诗蕴含着浓浓的情意。让我们再次将这情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吧。

生:齐读

师:从大家的朗诵中,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最纯洁、最善良的“母爱”,我们的“父爱”同样也毫不逊色,依旧绽放着他独有的光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7课,感受那比天高比地厚的父爱吧

2、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幻灯)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句子: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大”。

生:30万,四分钟。。。。。。

    师: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句子: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2生字教学

    师:如此慎重的灾难,已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地震发生后。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幻灯)

    生:“废墟”

    师: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这里发生了。。。。。。(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生:爆炸

    师: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生:“瓦砾”

    师: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课件出示“砸”)

    生:砸

    师:生字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自由说,师相机指导

过渡:

    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生:他们父子俩是一位了不起的父子。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生:齐读

、精读悟情

    1、感受父爱

    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无论遇到什么,。。。。。。

    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③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

④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第三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崩溃的感觉,无奈。。。。。。

    2、师生合作

    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生自己再一次齐读感受。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3动词中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男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幻灯)

    师:有一个字特别显眼,出现在大家的眼帘“ 挖 ”大家谈谈感受

全班齐读。

生自由发挥,师相机指导

    师:让我们带着疲惫、艰难齐读。

    生:读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同桌讨论讨论。

    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写出了父亲的艰辛、劳累、疲倦。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

    4、个性朗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

    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

    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

    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过渡:

    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36小时的苦苦挖掘?

    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过渡: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

全体女生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幻灯

   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全体男生读上面的语段。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全班学生齐读。

四、课外链接、小练笔

    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生:父爱。

五、板书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对比、语言、动作、神态)     了不起              

 

我们在认真地进行听课记录:

 

http://s6/bmiddle/958a3cb6g7881bcec4d55&690

李赛的听课记录:
http://s11/bmiddle/958a3cb6gb511632f261a&690

http://s6/bmiddle/958a3cb6gb51163b87a55&690

http://s6/bmiddle/958a3cb6g7881bd3a0ef5&690

课后我们坐下来进行评课:
http://s5/bmiddle/958a3cb6gf12adfc8adb4&690

有感于《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

岩坦小学  李赛

     导入简洁,开场用古诗导入,由伟大的母爱直接导入本课的主题——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习作的表达方法,一组数字,两个场景,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也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遣词用句的功夫。将昔日的欢笑与今日的废墟做对比,在朗读中感受落差。让学生了解了突如其来的地震的可怕。同时在了解父亲的了不起的时候,将父亲与其他人做对比,感受到父亲的坚持不懈,父亲的伟大。

     主张个性解读,有许多人对父亲劝说,父亲的回答简简单单,“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体会不一样的感受,感悟父亲的不同心情,通过师生的合作,将这情感得到升华。通过自己的朗读,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父亲。在细致的分析下,我们在父亲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并没有停止施救的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通过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父亲。

     抓住动词“挖”,激发学生的想象,畅所欲言,从一个简单的动作,感受到艰辛,感受到困难的艰巨,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再通过朗读的形式,进一步深化。在这个动词的推动下一个形象就出现了

     在小练笔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并没有打开,对于语句的遣词造句上,仍然需要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创新不强,新意不够,在今后的练习中应该加强。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仍然是一大问题,平时应当加强阅读的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