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桥头二小校本研训项目申报书——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
| 分类: A1项目规划(B1方案制定) | 
附件1:No. 
 
 
永嘉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训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团队成员: 
 
学校负责人: 
 
申报学校(盖章): 
 
申报时间: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项目基本信息
| 
 学校名称  | 
 永嘉县桥头镇第二小学  | 
 校长  | 
 单广平  | 
|||||||||
| 
 项目名称  | 
 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  | 
|||||||||||
| 
 项目负责人  | 
 李海云  | 
 职务  | 
 手机号码  | 
 教育网  | 
 电子邮箱  | 
|||||||
| 
 班主任  | 
 13634222388  | 
 662388  | 
 QQ:1064336879  | 
|||||||||
| 
 团队成员(4人)  | 
 
李海云、张楚、   | 
|||||||||||
| 
 研训领域  | 
 
教师道德与法规   
教学策略与艺术    | 
|||||||||||
| 
 研训学时  | 
 24  | 
 起止时间  | 
 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  | 
|||||||||
| 
 项目简介  | 
 1.研训训目标人群:全体教师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符合学校特色的作业设计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理论培训、同伴互助、自主研修、成果展示 4.研训预期效果:开展符合学校特色的作业梯度设计,让全体师生学有所得  | 
|||||||||||
| 
 相关培训经验 (填写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实施的与本项目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信息,不超过6项)  | 
||||||||||||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起止时间  | 
 人数  | 
 学时  | 
 研训形式  | 
|||||||
| 
 
2015-2016   | 
 县级  | 
 2015--2016  | 
 90  | 
 24  | 
 校本研训  | 
|||||||
| 
 
2016-2017《“以生为本”社团活动实践探索
   | 
 县级  | 
 2016--2017  | 
 93  | 
 24  | 
 校本研训  | 
|||||||
| 
 2017-2018《“以生为本”作业分层设计》  | 
 县级  | 
 2017--2018  | 
 91  | 
 24  | 
 校本研训  | 
|||||||
| 
 2018—2019《梯度式作业设计探索》  | 
 县级  | 
 2019--2019  | 
 92  | 
 24  | 
 校本研训  | 
|||||||
 
 
二、项目方案
| 
 
(一)  (请向本项目参训对象分3段阐述如下要点:第一,教师在某个研训领域应该达到的要求,或教育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的专业发展需求;第二,教师在这个领域或面对这个新的专业发展需求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本项目试图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 
|||||||
|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人才的培养要以能力为重,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先。在当前的教育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教育要更有效地应对挑战,新课标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我校在“以生为本”课堂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作业梯度设计”不断的完善我校校本研训工作。 2.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三年以来的校本研训下,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希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努力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作业,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让他们能从心理上亲近作业,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充分体现大教学观中的人文关怀的真切性。 3.每天学习内容在变,学生对新知掌握程度的具体情况在变,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就需要变,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变,变得更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就应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具体地说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作业数量、作业内容、作业完成的要求和标准上要量体裁衣。拓宽孩子们的关注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协同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 
|||||||
| 
 
(二)   | 
|||||||
| 
 1.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在老师的引导要求下,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作业,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提前设计好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体验我的作业我做主。 2.在课堂上“根据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学,达到有差异的发展。”课堂训练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遵循身心健康的规律,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的成长。不仅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而且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课后作业设计,组织作业梯度设计开发团队,结合学校方案明确设计方向。注重课后作业的梯度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每个孩子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4.结合学校研训目标和过程设计,形成桥头二小“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评价体系。 
   | 
|||||||
| 
 (三)设计思路 (请向本项目参训对象分3段阐述如下要点:第一,本项目如何根据研训目标设计研训模块;第二,对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三,围绕本项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用框架结构图对整个设计思路进行图示化表达。)  | 
|||||||
| 
 1.本项目根据研训目标设计了理论培训、同伴互助、自主研修、成果展示等四个研训模块。 2.组织各系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分析开设“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的基本条件、制定开发计划。再分组同伴互助,在组内组织实施并依据开发要求设计练习。 3.组内分配任务并在完成各自研训任务后再交流开发出各组的“作业梯度”设计。 4.每组展示“作业梯度”设计。 
 
1、 
 
 
  
 
 
 
  
  
 
  
 
 
 
  
 
 
 
  
  
  
   | 
|||||||
| 
 (四)课程总表 (请在“实践安排”栏中对课表中所涉及的实践类研训课程如何实施进行简要介绍,包含地点、内容、形式等要素。比如:“在某中学观摩某教学内容展示课一节,课后分4个小组议课并派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某研训者总结”)  | 
|||||||
| 
 研训模块  | 
 研训内容  | 
 学 分  | 
 研训者  | 
 研训形式  | 
 理论 实践  | 
 实践安排  | 
 研训时间  | 
| 
 理论模块  | 
 “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设计方案解读,《温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解读  | 
 2  | 
 王敏  | 
 讲座  | 
 理论  | 
 解读学校“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设计方案并布置拓展课程开发工作  | 
    | 
| 
 如何提高教师设计开发作业能力  | 
 2  | 
 黄静  | 
 讲座  | 
 理论  | 
 指导教研组作业设计方案的开发指出问题和方向  | 
    | 
|
| 
 “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设计经验介绍  | 
 2  | 
 王闽 黄静 施小乐 唐繁荣 魏晓芳  | 
 讲座  | 
 实践  | 
 分享参观其他学校作业设计开设见闻和心得  | 
    | 
|
| 
 同伴互助  | 
 组内讨论,制定计划  | 
 2  | 
 各教研小组  | 
 讨论交流  | 
 实践  | 
 分组讨论拓展课程开发计划  | 
    | 
| 
 组内讨论方案  | 
 2  | 
 各教研小组  | 
 讨论交流  | 
 实践  | 
 组内对方案进行审核,讨论方案可行性  | 
    | 
|
| 
 组内整理设计方案  | 
 2  | 
 各教研小组  | 
 磨课  | 
 实践  | 
 组内对“作业”设计进行分析讨论,改进方案  | 
    | 
|
| 
 组内整理设计方案  | 
 2  | 
 各教研小组  | 
 磨课  | 
 实践  | 
 组内对“作业”设计进行分析讨论,改进方案  | 
||
| 
 组内讨论评价方案  | 
 2  | 
 各教研小组  | 
 讨论交流  | 
 实践  | 
 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核  | 
||
| 
 自主研修  | 
 收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  | 
 3  | 
 全体教师  | 
 交流  | 
 实践  | 
 根据分配任务,收集学校、学生、社会、家庭可用素材  | 
    | 
| 
 改进可行方案  | 
 3  | 
 全体教师  | 
 交流  | 
 实践  | 
 对可行方案进行改进  | 
    | 
|
| 
 制定评价方案  | 
 3  | 
 全体教师  | 
 交流  | 
 实践  | 
 对所设计的作业方案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 
 
   | 
|
| 
 成果展示  | 
 试行“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方案  | 
 2  | 
 教研组长(语数7个教研组技科各1个)  | 
 校区公开课  | 
 实践  | 
 试行新校本研训课程、开设公开课  | 
    | 
| 
 试行改进后设计方案  | 
 2  | 
 教研小组  | 
 组内公开课  | 
 实践  | 
 开设公开课  | 
    | 
|
| 
    | 
 2  | 
 教研组长  | 
 座谈会  | 
 实践  | 
 各组交流所设计的方案  | 
    | 
|
| 
 
   | 
 校本研训总结  | 
 2  | 
 李海云  | 
 座谈会  | 
 实践  | 
 总结本学年工作,布置校本开设研训任务,制定下学年研训计划  | 
|
| 
 合计  | 
 
   | 
 34  | 
 
   | 
 
   | 
 
   | 
 
   | 
 
   | 
| 
 
(五)师资课程说明  | 
|||||||
| 
 培训师资 班主任组: 叶春雷(县教坛新秀,县骨干教师) 王连云(县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 李松爱(县教坛新秀) 陈淑和(县教坛中坚) 施小乐(县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 黄海燕(县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 唐繁荣(县教坛新秀) 陈丹(市骨干教师) 李海云(市骨干班主任) 王晓娟(县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 章双双 (县骨干教师) 数学组: 王闽(市教坛中坚) 沙淑丽(县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 陈雄贵(学区教坛新秀) 黄静(县教坛新秀) 王云(县骨干教师) 金爱(县骨干教师) 技科组: 汤德存(县教学新苗) 王其素(学区教坛新秀) 校务会组: 陈采薇(县教坛中坚) 王敏(县教坛中坚) 魏晓芳(学区教坛新秀) 培训课程: 1.王建群名师工作室活动 2王伟名师工作室活动 
   | 
|||||||
| 
 (六)项目实施条件(请分段阐明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在实施本项目时在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 
|||||||
| 
 项目负责人:陈雅峰 曾负责项目有: 
2015-2016  
  2017-2018《“以生为本”作业分层设计》 2018—2019《梯度式作业设计探索》 学校概况:桥头镇第二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92名,现学生数1632人。学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管理严格、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 我校师资力量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学上进,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且能担当重任的教师队伍:现有市教坛中坚1名,市骨干教师7名,市骨干班主任1名,县区三坛教师11名。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团结互助,风气好,凝聚力强。  | 
|||||||
| 
 (七)研训作业要求. 1.阅读有关作业设计的书籍,若有条件,学校统一购买。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笔记)。 2、语文高段有条件可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单元整合教学预习单。 3.设计一份作业单。  | 
|||||||
| 
 1.专业引领:发挥县高级研修班学员(王闽、黄静、施小乐、唐繁荣)的作用,向教师传达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推进课堂教学改进。发挥市、县骨干教师帮扶作用,开展结对互助、拜师学艺活动,促进“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课堂模式的改进。 
2.  3.个人研修和自我反思齐头并进:个人阅读有关“作业梯度设计”课堂模式改革书籍,撰写读后感;记录教学中自我改进的课例,在备课中体现,要求记录备课20%不少于200字的教后反思;“探讨梯度式作业设计”适合本班孩子的学业水平。  | 
|||||||
| 
 (八)研训项目考核( 制定符合学校和项目实际的考核标准) 一、对参训教师的评价 1、每次活动的查签到册,有负责人点名。 2、所有活动教研组长根据要求及时上传校博客。 3、校公开课三次教案及课件期末上交教导处。 4、读后感要求2000字左右,期末上交教导处。(以上各项纳入校期末绩效考核) 二、对主讲教师的评价 讲座内容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项目组织的评价 完成方案中预设的各模块内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  | 
|||||||
三、审核意见
| 
     学校审核意见        | 
              | 
| 
     专家审核意见    | 
            | 
| 
     县教师发展中心审核意见  | 
     
  单位盖章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