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嘉县瓯北五中
永嘉县瓯北五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49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之旅>评课稿(徐贤龙)

(2015-01-10 13:37:58)
标签:

杜小康

成长

学生

评课稿

人物

分类: B14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

《孤独之旅》评课稿

谷老师执教的《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孤独之旅”也是成长之旅,杜小康这个油麻地的富家子弟在家道中落后被迫与父亲外出放鸭,在放鸭的孤独之旅中逐渐成长,因此,在构思本文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字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 “成长”,一个是“孤独”。孤独是客观存在的,成长是渐次发展的,成长的过程也是克服孤独的过程。因为是自读课文,谷老师对这节课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淡化了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落实,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探人物、感受人物心理变化;悟主题,领会生命真谛。

一、教学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谷老师按照 “理清情节——探究人物——感受心理——感悟孤独 ”四个环节进行,四个环节围绕“孤独”展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孤独,读孤独,议孤独,释孤独,可以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已基本体味到了杜小康的孤独了,但是前面说了本文有两个关键词,除了“孤独”,还有“成长”,怎么去看他的成长呢,谷老师找了心理变化的词语,从中发现这个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克服孤独的过程,杜小康是在克服孤独中成长的。

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人物性格,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人物是小说的第二要素,杜小康是本文的主角,作者展现这个人物在克服孤独中的成长,那么,对人物的分析,无非是抓住细节,细读文本,文中有两处细节不容忽视,一处是他说的四句话,另外一处就是四次有关哭的句子。仔细分析这两个细节,会发现杜小康在孤独和责任中成长了。在本课的教学中,谷老师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从找到的词语中学生可以感受了杜小康的孤独感确实在逐渐减少,他慢慢克服了孤独,对于他的成长谷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中去感受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意味着责任感的增强,而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中是很好地体会到了。

三、以文体特征为抓手,从文本中来,到生活中去,训练学生思维力。在小说的三要素中,环境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的发展变化也是为了展现人物性格命运而展开的。在品味孤独环节中,谷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品读了文中的环境描写,在品读中老师重点是引领学生在环境中感受孤独,但却忽略了作者曹文轩对环境的诗意描写,比如文章开头对鸭群河面上形成的扇面的描写,河面上炊烟和热气的描写等等,这些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无形中冲淡了人物所遭受的苦难,让读者不会沉浸在苦难和悲凉之中,而是发现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美好,也启示了读者,生活中苦难和美好其实是相伴而来的,学会正确面对苦难。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形式和目的两个角度进行品读。

四、以写作训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成长真谛。最后一个环节,谷老师设计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更深入地体会孤独的含义,不仅加深同学们的体会,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