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评课稿

(2012-06-06 16:00:54)
标签:

少儿

平行四边形

探索发现

评课稿

关注学生

杂谈

分类: B14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

《5.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评课稿

                      开课:潘哲群     评课:黄海东

    潘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动手操作:两张三边不同的全等三角形,你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莆吗?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具体地,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借鉴、关注和研究。

1.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增加条件,提出猜想,在展示、置疑、补充中完成证明过程,然后继续探索发现并证明新的判定办法,并用所学判定方法和定义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全体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全过程,使“双基”得到有效落实,推理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伴随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过程而得到相应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三维目标”的虚化问题。

2. 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3.展现了新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一方面,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了全面合理的设计,先将学习任务分解给各个小组,然后组织分组展示学习活动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到位的启发和讲解,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清晰。

对这节课更出色的地方,可能挂一漏万没有注意到,望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