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伊——《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2017-12-23 20:30:15)分类: 读书笔记 |
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不要企图用恐惧对抗人生的无常。
她们终身都在提升的,最为重要的,不是颜值和财富,而是——认知。
给想提升认知差的人一些”术“的建议:
1. 学一些心理学。
2. 勇敢经历。
3. 热爱阅读。阅读是了解这个世界规律最好也是最低成本的方式。
4. 善于反思。
相由心生,那些经历、教养、品味,我们遇到的人,内心有过的感动和成长,都变成了我们“相”的一部分,成为外人读取我们的信息。
真正对的婚姻,无非是让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而已。
经历过你就会发现,痛苦并没有什么可怕,它跟快乐一样留不住。
即便我沉溺痛苦的时候,你也只看到我的云淡风轻。
朋友圈的拥挤,有时候只是凸显了我们的浮躁。
不取悦的感觉就是:世界是自己的,与外界无关。
多给对方一点机会,就是多给自己一点机会。对万事万物都保有某种宽容和松弛,才是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最好的治愈。
婚姻不是讲公平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是讲妥协和融合的地方。
所有婚姻,都是合伙制公司,但好的婚姻却是优秀的品牌。
婚姻之所以越到后面越有价值,因为你们共同经历的、不可复制的时光越来越多。用心经营好生活的每一天、每个时刻,用心规划好家庭的每个角落,让回忆变得更美,才是幸福的本质意义。
每年至少三次家庭旅行,其中我和先生,需要一次只有两个人的旅行。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在别人的故事里,释放自己的眼泪。
男人需要足够的理解,女人需要足够的关爱。
伴侣金句:虽然我们有分歧,但我依然爱你。
在我看来,婚姻是否幸福的标准有三个:
1. 两个人是否都认识到了从我到我们。
2. 能否把对方的需求放在首位。
3. 在一起能否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值得被爱的人。
家人多多陪伴孩子用餐,是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社会角色感最初的课堂。
亲子交流的结果,并不一定会达成家长的期待。既然是交流,就是有商有量。对方有可能会拒绝你,也可能会打击到你,这都很正常。
亲子交流不一定要说出口,重要的是去做、去付出、去示范,该怎么爱。
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龙应台教育安德烈:卒子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人生中的一个决定牵动着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了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就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人生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子。
爱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对喜欢和认识的人,不再努力去了解的借口。我爱你,就够了,我不用再去了解你了。可是我们都错了。懂得比爱,有时候更加重要。懂得也比爱,更加高级。
真正的亲子交流,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平等。
如果抚养孩子更多是出于感情的需要,出于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的需要,而不是出于风险对冲的需要,我们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就会更加健康。
任何时候,都请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由。请永远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永远关注自我的成长。
对自己多付出一点,当自私一点的父母。
生活过得粗糙和简陋,往往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些本来重要的事情不重要,所以才会让细节的价值得以凸显。而那些我们常常不以为然的细节背后,隐藏了大量的认识和行动成本,这就是杰出和平庸之间本质的差别。
生活中的细节完美,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真实的人生,没有删除、跳过、改写,浪费也好耽误也好,弯弯曲曲就是人生的常态。最好的和最坏的日子都不短不长,循序渐进。
武志红说,承认悲伤才是终结悲伤的前提,所以要正视自己的小情绪。
睡觉还是早起打扮?小小的生活细节里,包含着我们的人生选择——放纵还是自律?
所谓成功,其实都是节制欲望,而后爆发的一种巨大回报。这种回报,有物质的,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人生前半段,所有自律的苦,都为了让你后半段可以自由地选。
自律源于清醒的自我认知,首先是对对抗之事精准地衡量,对自己能力合理地估算。
最好是营造一种客观自律的环境,而不是光靠主观的努力。
保持体重从不在于体重本身,而在于你没有对岁月投降,你不会对世界妥协。岁月可以偷走你的胶原蛋白,但只要你有决心,它永远无法偷走你的挺拔和轻盈。记住,女人过了一定年龄,不再是跟小姑娘比天真,我们活的,是一个体面。
生活不会因为任何一次旅行,发生形式和内核上的巨大变化,那是旅行肩负不起的责任,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旅行一旦开始,我们的目光就不自觉地投向这个广袤世界,而不是苦苦盯着方寸间的自己。
持续的阅读,就是日复一日地在我们的心智银行内管理这种认知资产,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无序的存储变成有序的认知。
钱往往不是单独来的,跟着而来的,还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宽容更积极和更正面的心态。觉得有钱人,一定有残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羡慕嫉妒恨”。
发自内心欣赏金钱和物质之美,是我们一生要修的功课。
若你想过理想的生活,等待机会只是徒劳的内耗。从此刻开始,你需要立刻改变。改变你的饮食、作息、思考方式、交谈对象......此刻就起杀心,挥剑刺破头顶并不存在的玻璃罩,对人生吹毛求疵。
始终不做决定的成本,实际上比做错误决定的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