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andy的下午茶
mandy的下午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85
  • 关注人气:8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2:情绪决定命运》

(2016-12-29 08:13:48)
分类: 读书笔记
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一路走来,和周围各种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不接纳,对父母的抱怨,对爱人的失望,对孩子的担忧,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被他人误解、欺骗、指责、不尊重、不认可甚至攻击。

作为国家、学校、各种机构、媒体、家庭,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成绩、业绩、面子、成功,而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在遭遇各种不如意的时候,在失望甚至绝望中学会梳理、调整、关怀、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自伤,也不伤人,少患病。

我们每天都非常忙碌,操心很多事情,可是对决定生老病死、决定幸福的关系和情绪,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管理。

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帮我们“放下过去、少忧未来、享受当下”的科学之道,更有不少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压力、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只是鲜为人知。
我认为,人生应该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情绪管理;如果人生只学一门课,也应该是情绪管理,而不是数理化。
因为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命运,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幸福。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不管做什么,忙什么,其实都在为两个字而忙,那就是——幸福。生活是否幸福,过得好与不好,是否完满,不仅仅在于成就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了什么。感受宁静、和谐的日子多少,决定了我们幸福的多少。

自我关怀就是在我们经历挣扎、失败、感到无力时,能够像对待自己的朋友或亲人一样对待自己。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比对别人更加严厉苛刻。

简言之,给自己善意和支持,特别是在我们经历困难情绪时给自己善意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潜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随后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知道有太多的父母因为对自己的人生不满,就把各种负面情绪以强势讲道理、要求、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发泄到爱人和孩子身上。我不知道这些方式曾使多少孩子夜不能寐,泪浸枕巾,内心孤独、压抑、没有自信,也使他们感到世界灰暗、人不可信,于是在毫无察觉中,孩子起始的人生底板就涂上了灰色。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某门功课不好,都是因为不喜欢老师,所以不喜欢这个老师教的科目。而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施压、补课,让孩子更加厌学。不仅如此,还破坏了和孩子的关系。

父母和老师的负面情绪,轻易就能毁伤孩子。

过得幸福与不幸福,主要是在各种情绪涌动时,你是否还能够很快让自己平复,能够平静地继续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工作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你多少爱一个人,如果他不爱你,他不能爱你,他爱你但是有家室,你无法拥有,都赶快转身离开,去发现和探索能够拥有的哎,千万不要一直守候,等待别人改变主意。人海茫茫,值得你爱的,和爱你的人,绝不止一个。其实,爱上谁也只是开始。

但生活不管经历了什么,都不要耿耿于怀、止步不前,生命中,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值得让自己放弃生活、放弃生命,一切都是生命的体验。让所有的体验都成为生命的色彩,让自己过得精彩,才是生命永恒的旋律。

确实,使我们感到压力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所做之事违背了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真正的需求。太多的人忙于赚钱,而我们真正需要投入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我常想,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想做的事、擅长的事和正在做的事变成一件事,该是多么幸福。

或许,在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但经历之后便会明白,烦恼会让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痛苦时因为命运想将你带到更好的地方。

让我感到惊喜和安慰的是,我所学的情绪应对方法,使我面对这一切时,有了不同以往的心境:没有强烈的恐惧,没有焦躁不安,反而有一种相对的淡定。是的,生命中,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不能把控变化,但是可以学习应对变化。方法真的很多,只是我们以前不知道而已。

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越躲越怕。

人之所以害怕焦虑,是感到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能预测,不能把控。而确定感会使人焦虑降低,哪怕结果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和预期。

面对和行动是治愈恐惧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所躲避的,其实是一条通向心灵自由的门,而面对是最直接的途径。

有时候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感到非常难过,甚至愤怒到寻死觅活。曾责问上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平?为何让我经历这么多磨难,忍受这么多痛苦?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我往往觉得,整件事都是上天的厚待和眷顾,在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去分辨判断时,帮我做了一个选择。慢慢地,我也领悟到,生命中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在改变,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那些被我们当做坏事的,不过是违逆了我们当时的愿望和期待而已。而满足我们当时的愿望和期待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一个要糖吃的孩子,一味地满足即是伤害。

如果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首先会想,它的好处是什么?它给我带来的意义是什么?它需要我在什么方面去提高?当我以这样一种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利时,我难过的时间会缩短,伤心的强度会减弱,也越来越容易从逆境中找到出口,越来越拥有复原的力量,而不会像以往一样深深地陷入失望,长久地驻留在悲伤之中。相反,我开始对困难带给我的成长充满好奇。如果你也能从心底明白这一点,世上也就无所谓好事坏事了。虽然你仍会在期待和愿望落空时失望,会在遭遇不顺和攻击时伤心,会在背叛和失误面前愤怒和自责——但不同的是,你不会在那种情绪里久久停留,因为你知道,虽然此刻感受不到释放,仍相信一切会有最好的安排。

情绪,是我们生命感受的晴雨表,情绪好了,生命就美好。情绪不好,纵然有美好的事发生也无法感受到。

如果我们能仔细地反观自己的所有行为,就不难发现,即便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选择都是以自己舒服、自己爽为第一选择。而对人的不满,也常常只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遇到不如意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多久才能恢复平静?而能够很快恢复平静的人,抗挫折能力就强。

一个人能够在失去的时候,还能把关注点放在拥有什么上,就拥有了乐观看世界的态度,不容易因负面事情的影响,乱了心境。

有的人对自己内在的感受非常清楚,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情绪,以及自己身体的感觉;知道自己为什么高兴、为什么难过,为什么生气,为什么悲伤,为什么害怕。而有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毫无觉察。

大脑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兴奋程度很低,所以人会不断寻找新的可能——得到奖励、好处或成功,以激发自己的热情,所以人的本能都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小的回报激发少量多巴胺,大的回报激发大量多巴胺。

情绪是疾病之源,疾病是负面情绪没有化解的身体呐喊。每一种疾病都是身体的呼唤,呼唤得到关注、得到肯定、得到感谢、得到接纳。许多的悲伤、恐惧、愤怒、不满、抱怨都源于没有得到身体需要或想要的东西。

我们有一种倾向:只要没达到自己的需求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不满,在第一时间“恶意”解读他人的意图。

无论是对人的愤怒、恐惧、怨恨、厌恶,还是自己的内疚、哀伤、羞愧和自责,很少和事实本身有关,使我们的想象使我们陷入苦海,并非事实本身。
这些情绪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解读,而人本能反应的第一解读往往是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受害者模式一启动,我们立刻就变成了受伤的羔羊,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爱的人——我们编故事的能力极强,速度也极快,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给自己刨个很深的坑,蹲在里面自艾自怜,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孤独、最可怜、最受欺负的人。
如果每次情绪来袭时,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放下自己的评判和猜疑,不把自己变成受伤的羔羊,而是去了解和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理性地看人看事,就会看到全相。而一旦看到事情真相,就会发觉很多烦恼真的是我们自己的解读出了问题,与事实大相径庭,我们的心就会释然很多。

其实,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你在那一刻所做的事,都是那个时候你的资源、你的能力、你的理解、你的智慧、你的知识、你的情绪状态等各方面因素作用下,所能做的最好选择。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地表达需求和愿望。当需求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不抱怨、不攻击、不逃避,积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所谓好人,其实是成熟、情绪好的人。

在于事无补、无能为力做出改变时,改变我们对事情的解读,未尝不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得宁静和幸福的能力。

要记住:所有让你不舒服的情绪,都是你的知己,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你的保镖,它们的出现只为了给你的幸福保驾护航。

有许多人问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说一共三步:
第一步,在每次说话前先停下来;
第二步,问问自己想说的话是想发泄,还是想表达;
第三步,只说对人对己有益的话。

担忧和焦虑是信使,它提醒我们预防和准备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担忧本身就是解决方法。

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对抗和陷入其中。

人脑的默认状态就是各种担忧。所以,人闲下来,一般都不会想好事。

知道了担忧、焦虑、害怕、恐惧是人的默认状态,尤其是在没什么事做、左思右想的时候,更容易没事找事自己吓自己。所以,应对焦虑的最有效方法是:行动。

行动时,我们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而且不管怕的是什么,都需要通过行动来化解。

还有很多人因过度追求完美而担忧和焦虑。这和他们自身的能力、条件和收入无关,主要源于对自己的不确定,以及害怕别人的否定拒绝。

如果你追求完美的目的是做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一个负责的人,这是一种对生命品质和价值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美和不粗糙,值得夸赞。但如果你追求完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那就会充满焦虑,因为结果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过于关心别人的要求,却从未关怀过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即使偶尔做错事、说错话,那也是完整自己的一部分。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在难过的时候关怀自己,而不是责难自己。接受完整的自己,而不是要求完美。

未来是一种虚幻,其实,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当下好,生命中就多了一刻美好,当下焦虑,生命中就多了一刻不安。

试着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我们能做的对自己最有好处、最有效的事,就是改变自己,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我们只能用自己已经拥有的,去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命。因此,只有把关注点放在能令我们收获和成长的事情上,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人之所以恐惧和害怕,是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可怕的未来,或者定了一个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又急于实现自己的想法。目标的不清晰和不确定加剧了自己的焦虑。当我们清晰客观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又能够脚踏实地地去行动时,焦虑就会减少。

爱是化解焦虑的源头。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你问了孩子就会知道,孩子真正感受到爱的途径主要有三条:爸爸妈妈对我的笑脸,有话和我好好说,亲我抱我。因为人感受爱的最直接方式是和颜悦色、柔声细语、亲亲抱抱。

情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我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我们确切地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事情就好办了。所以,第二步是发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需求。注意,不是想要,而是需要。需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需求,想要是脖子以上的愿望,永无止境。需要是脖子以下的真实需求,可以满足。


我们难过是因为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人、看事和解读。

很多让我们产生情绪搅扰的事件,乍一看都显得那么荒唐、那么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但我相信,不管人们在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内心都有一种愿望,就是希望被人喜欢、被人接纳、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爱、被人肯定。不管什么文化,什么国家、什么语言、什么肤色的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没有一个人例外。

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两支箭的攻击。一支箭是外界射向我们的,它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我们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第一支箭是外伤,第二支箭是心伤。我们越是挣扎对抗,越是深陷其中。

这个世上真正的贵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的人品,你对他人的T恤和关怀之心,你的善举,是你能否遇到贵人的根本所在。满心满眼都是急功近利,即便有贵人也让你吓跑了。

人只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是做什么事,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尽可能做到利人利己,你会发现事情一定会越来越好,你的贵人也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只有今天,只有当下,所以别让自己的一生成为一场等待,珍惜眼前的这一刻。假如这一刻过得充实,我们的人生就多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假如这一刻过得匆忙,那我们就会少一段幸福的时光。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充满未知,从今天开始,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