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田穗波——《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2016-09-26 06:38:54)分类: 读书笔记 |
每天忙碌确实耗心费神,但是没有时间实际上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是开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绝佳时机。
每天工作忙到不可开交,还要育儿和做家务,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样一筹莫展的时候,实际上正是提升自己上一个人生台阶的机会。
“这个事情”做完后再做“那个事情”,按顺序逐个做的话,即使过了很久,还是难以实现。
如果有多个想做的事情,就同时进行,我认为这是实现想做事情的秘诀。
如果因为"or"而苦恼的时候,不如尝试着“and”
不是考虑只得到某一个,而是试着考虑有没有得到两者的方法。
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动
总之尝试着开始,这就是实现想做事情的秘诀之一。
只要想做,就会有时间。
转换体内的开关,想着“好,我开始做吧!”“好,我开始写吧!”开始行动之后的状态,简直就像重生了一般。
说起来,本来自己就没有“可能会做到”、“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要去做”!
只要决定去做,头脑会下意识地找寻出路。
虽然总在叹息“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如果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时间,一天里到处都是,提高它们的时间密度就可以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
提高时间密度做事,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开始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零碎时间。
挤出的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时间更重要。
对于同时进行多个事项的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做家务。
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才能让每天运转起来。
并且,这样就能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结果反而能做到更多的、成倍的事情。
我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是我在比较丈夫和自己承担家务的多少。
拜托他人做某事,也是认可那个人的表现。
迈出第一步需要巨大的能量,之后要继续下去,就像惯性的规律一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能量。
只要开始做了,之后就会一切顺利。
先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
有点空就取出资料,只填写一行,甚至一处也行。午休结束没填完的话,就考虑“后续部分在火车里写”。
如果想着一点一点完成的话,就容易办了。
你会发觉“因为是小事”就暂不处理,或忍耐的事情越积越多之后,会意外的消耗巨大的能量。
如果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道,再考虑其他的路线,就总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身教重于言传。
前一篇:祝小兔——《过去现在,一并深爱》
后一篇:郝景芳——《生于一九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