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向瑞吉欧学什么》一书的体会
(2012-05-09 10:21:04)分类: B10读书活动 |
读《向瑞吉欧学什么》一书的体会
黄屿小学
近一学期来,在看《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凯罗琳·爱德华教授、美国麻州大学分校莱拉·甘迪尼教授、美国麻州大学分校乔奇·福尔曼教授合著。此书是对瑞吉欧·艾密莉亚的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反响。它比较全面地从历史层面、哲学层面、环境设施、课程与教学法、教师、家长、组织机构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同时也描述了瑞吉欧·艾密莉亚的教育在美国课程的延伸和应用,反映出人们对瑞吉欧·欧密莉亚的教育取向的强烈兴趣和深刻的思考。
本书通过路易丝·博伊德·卡德威尔的写实性描述,让读者随处领略到这本书的主题——惊奇。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们给他们的课堂及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是一个新鲜的、前所未有的视角。我们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及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都与这种惊奇密切相关。我们因接触外物而感到惊奇的能力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寻求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和诗意。这本书里贯穿始终的信息和体验正是这种敬畏和惊奇。 这本书处处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在每一处理解、每一个发现、每一项创造出现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你阅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是每当成人和孩子在一起发现了思考、建设和创造的美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那种共同情感。这本书中多次记录了集体协作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的说理、感受和情感的能力,这再一次表明,利他主义不仅仅是某种情境下的产物,而完全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自然表现方式,人们必须共同学习它。作为教师和研究人员,她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如何通过艺术、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语言促进儿童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如何在自然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们都说,孩子是单纯的,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人们最不舍得伤害的。其实,我们是把孩子的生活当作了自己的追求。他们坦然地说,坦然地做,坦然地想,快乐无忧,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幻想的世界。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早已忘记了那个理想中的世界,幸好瑞吉欧·埃米利亚在那个清纯的小镇帮我们到了梦想。如今,我选择了幼教事业,我就像捧着一个漂亮的花瓶,有欢喜又有担忧。欢喜的是我能时时刻刻欣赏到美丽,担忧的是一旦我的不小心,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我怕我在孩子的万花筒里迷失了方向。“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
如果我是孩子们世界的精灵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带给他们更多无穷无尽的思考。我绝不要做偷走孩子们欢乐的教师。我想做他们的朋友,一个神秘的朋友,一个万能的朋友。我会尊重和幼儿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幼儿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的个别差异,我会欣赏他们的创意,我能了解他们的心思,我要带他们去更神秘的王国。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她总是会让我细细品味,就像是给了我一双翅膀,能在孩子们的天空里翱翔。我的目光能越过围栏,我的心思能达到起点,但愿我有更大的力量,掌握更多的本领,给孩子们撑起他们多姿多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