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段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厉月钗主备《白鹅》

(2014-09-28 08:11:06)
标签:

育儿

分类: A3项目实施

      9月24日下午,高段语文教研组集中紫竹园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厉月钗老师主备《白鹅》。

高段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厉月钗主备《白鹅》高段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厉月钗主备《白鹅》

白鹅

厉月钗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利用图文结合、举一反三、想象等方法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漫画,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喜欢漫画吗?厉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几幅,我们来欣赏欣赏。知道是谁画的吗?这些画是丰子恺先生画的。丰子恺是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教育家。

     2.他不但画了白鹅,还写了白鹅这么一篇生动的文章。板书课题,读题)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从容不迫 

  奢侈    狂吠    伺候 

  脾气    头颈    净角  

  出示“供”两种读音的解释,并让学生选择读音。书写“脾” 

2)出示写叫声、步态、吃相的词:这里还有几组词很有趣,请同学们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吗?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大模大样 步调急速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从容不迫 

2.整体感知

1刚才老师让大家自己读课文的时候,留了一个问题还记得吗?对,这是一只怎样的鹅?(高傲、架子十足等)同学们用这么多的词来形容这只鹅,看来它是一个不寻常的动物,那丰子恺先生第一次看到这只鹅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感受?(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板书:高傲)

⑵围绕白鹅的“高傲”,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后交流: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B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体会到什么?

(“更表现在”说明除了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三、品读姿态,感悟高傲

1.请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⑴想一想,白鹅的傲慢还表现在哪里?(板书:姿态)

⑵谁能把这四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⑶再看第1自然段,哪个句子具体描写了鹅的姿态?(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⑷我们一起读读白鹅的姿态。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你会是什么表现?而这只白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怪不得作者会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品读叫声,感悟尽职

1.找总起句: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我们先去听听它的叫声。读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话主要是围哪一句话写的?请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找关键词:

⑴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话,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鹅的叫声高傲了就用小圆圈圈一圈,用波浪线划一划。(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⑵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词,你感觉鹅的叫声怎样?(声音大非常凶霸道)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把词语送回句子谁来读。

⑶假如你就是这只高傲的白鹅,你厉声呵斥,你厉声叫嚣,你引吭大叫,你大叫、呵斥、叫嚣的意思会是什么?(主人,主人,有生人进了我们家!没经过我同意,你怎么能进主人的家!我的主人不在家,你不准靠近!)

⑷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狗能看家,鹅也能看家。在作者眼里,这还仅仅是一只大白鹅吗?(不是)它就是一位—————看家的人。

3.对比品读

⑴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你感觉怎样?可是鹅的叫声都不输于与狗的叫声,可想而知鹅的叫声是多么的令人望而生畏。

为什么要这样写?(凸显鹅的尽职) 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对比。(板书:对比)

4.体悟喜欢

⑴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我们再来夸夸白鹅,感觉肯定不一样,齐读第三小节。

5.总结学法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丰子恺是怎样写鹅的叫声高傲的?开头先以一句总起句概括地写出了鹅叫声的高傲,接着通过一些关键词句的描述,对比的写法具体地写出了鹅的高傲。其实刚才我们也是根据这样的写作特点分三步进行了学习。首先第一步我们先用横线找出总起句,再用小圆圈圈出表现鹅傲慢的词,最后用波浪线划出对比的句子。

五、自学步态,感悟傲慢

1.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写鹅的步态的段落。(生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傲慢?(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毫不相让)知道净角吗?(咱们可不能小看这净角呀,这净角不仅走路八面威风,而且来头可不小,他扮演的往往是古代朝廷中王公重臣

指导朗读

⑷作者还将鹅和谁进行了对比?男生读描写“鸭”的句子,女生读描写“鹅”的句子

2.鹅的步态虽然那么的高傲,但因为它尽职,作者还是非常地喜爱它,因此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六、合作学习吃相,感悟可笑

1.其实,鹅吃饭时更高傲、有趣、可笑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研究探讨: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⑵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从哪里看出来的?⑶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⑷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鹅的吃相?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

⑴可笑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A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见过吗?那你见过类似的词吗?我们平时都说某个人做事“有板有眼”或“一板一眼”,板和眼都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三眼一板是最稳定最慢的一种,在课文中用来形容鹅吃饭非常有条理。

B这鹅就这样三眼一板地────────────,从不更改(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好笑吗?可它就是口口这样吃,餐餐这样吃。这就叫———一丝不苟。

C想象着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和从容不迫,谁想读?(一生读)老师给你起个头:“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评价:这是一群不太有精神的白鹅;这只鹅有点着急了,再从容一些……有点高傲的味道了;真是从容不迫)

高傲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A那堂倌是什么意思呢?(类似现在的服务员)堂倌服务有一个宗旨,那就是顾客至上,礼貌待人,那这里是白鹅至上,礼貌待鹅。我们还要尊称它为(鹅老爷)。

B后文有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把这个句子读出来。“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侍候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A这位鹅老爷的脾气被周围的邻居知道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有趣——鹅狗争食记。它们在干什么?鹅要吃饭了,狗躲在旁边看。怎么看?它想干什么?(暗中观察,等待时机)书上用了个什么词?(窥伺)谁来读读第一回合。

B听了同学读了第一回合,你觉得这狗像什么?(小偷)为什么狗只敢鬼鬼祟祟地偷而不敢明目张胆地去跟鹅抢呢?(因为鹅会咬它,厉声叫骂,怕它的脾气。)

C真是一只厉害的鹅!男生一起来读第二回合。女生读第三回合。知道供养不周什么意思吗?指对长辈照顾不周到,这里把“供养不周”放在鹅的身上,这表明什么?(鹅不但是作者的家人,还是家里很受尊敬的人物)看来鹅真的有理由“高傲”了!谁来读读。

D你看,鹅来狗去,鹅去狗来,这么一来一去之间多么生动有趣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你准备扮演什么角色?(老师读狗,你们读鹅。)

E饭老是被偷吃,主人家也感到不耐烦了,不得不在旁侍候这鹅老爷。大家一起读。

F真是架子十足呀,这样的一只白鹅,作者喜欢它吗?(喜欢)喜欢吗?可是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写喜爱它、赞扬它这一类的话啊,反倒说它“不厌其烦、侍候、架子十足”。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语)板书(反语)作者因为白鹅的尽责、有趣和可笑,作者非常地喜爱它,因此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⑷写法

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鹅的吃相?

(食料、吃法、老爷脾气、侍候) 

⑸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下节课我们就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下课!

                                 姿态

白鹅  高傲   叫声              对比

                                 步态              反语

吃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