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2014-12-24 10:42:46)
标签:

育儿

分类: 3、规章制度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科   

语文组

时间

2012-12-12

地点

扇形办公室

周次

15

主 持 人

黄晓顺

主备人

曾蕾

课  

 

《月亮上的足迹》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参加人员

黄晓顺、曾蕾、蒋丽萍、陈可鲜、陈丽莉、陈永勇、郑建丹、高雷

缺席人员

备课情况

 

 《月亮上的足迹》实录

一、导入

师PPT:《嫦娥奔月》的图片。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激动人心的一幕。请看PPT:《月亮上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师:请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PPT:(1)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同桌解决或待会儿一起解决)。(2)划出文中关键信息。(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看谁把握关键信息又快又准)。===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而且关键信息在书上已经作了标记,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PPT:A、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1969年7月21日。更精确点?===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精确的数字,体现了新闻报道语言的准确性。

PPT:B、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都赞同吗?===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阿姆斯特朗。

PPT:C、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阿波罗11号。

PPT:D、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肯尼迪航天中心。哪国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PPT:E、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读书能力很强,真的做到了既快又准,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PPT:F、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提示:以上的内容,可根据需要取舍)A、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B、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C、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斯林、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初次登上月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球之旅(本文叙述顺序是以时间为顺序)。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登月意义

1、师: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这登月的全过程在哪些段落?===3至16节。PPT:请同学们跳读3至16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简单的登月示意图:A、飞船升空前的准备(登月准备);——B、飞船向月球飞去(飞船升空);——C、登月舱登月成功(登月成功);——D、飞船返回地球(登月归来)。〖师引导:写登上月球的是哪些段落?===9至13段。14至16段主要是写什么?===飞船返回地面。3至9段又可分为哪两个阶段?===3至4段写飞船升空前准备。4至8段写飞船向月球飞去。〗

2、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那一刻。齐读11节,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A、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B、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联系这段语境,里程碑是?===A、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B、比喻这次登月可以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大标志。

3、师:是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也谈到了登月的意义?===PPT:“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预设:A、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B、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C、人类登上月球使梦想变成了现实,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D、“一小步”指宇航员从登月舱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容易;“巨大的飞跃”指这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肯定了此次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并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意义非同小可。

师: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宇航员究竟做了哪些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安装了各种仪器;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四、了解本文语言特点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板书:记实报道),你能从本文中看出,记实的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1:精确的数字。具体举例说说?===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体现记实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板书:数字精确)

预设2(就因为数字精确,特别是时间数字精确,所以又显示了另外一个特点?)文章叙述时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详细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能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情况),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板书:线索清晰)

预设3:语言生动。具体说说?===A、恰当的描述,如“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又如“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板书:语言生动)B、叙述中有议论。如,“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遥远的一次旅行。”又如“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里程碑。”在议论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学们应该掌握这写作方法。(板书:议论精辟)

〖以上三点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即可,同时说明在写作中应用。〗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师小结:这篇报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师:请看课本第二页图片。学习本课后,你是否也想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A、想到,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到了太空。B、我国是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C、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看PPT:“神舟五号”升空的照片;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再请看PPT:神九的视频。

我们中国航天也正在向登月前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上将会有中国人的足迹。

2、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怀着敬佩与好奇的心情,重温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征服月球的伟大壮举,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那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问同学们,此时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说说心理话。

预设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非常自豪,人类很了不起,没有干不了的事,将来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去。

预设2:学习这篇课文,我感想很大,科学家已经做成功的事,我听起来却觉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想象,自己的知识水平太低了,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将来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预设3: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很失望,虽然我们国家今年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很大一段距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认识,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3、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利用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途径,整理《月球奥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纸分类抄清。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