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2014-05-16 15:25: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3、规章制度 |
九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科 |
语文组 |
时间 |
2014-4-26 |
地点 |
扇形办公室 |
周次 |
12 |
|||||||||||||||||
主 持 人 |
黄晓顺、 |
主讲人 |
黄晓顺、 |
|||||||||||||||||||||
课 |
《说明文复习指导》 |
年级 |
九年级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参加人员 |
黄晓顺、曾蕾、蒋丽萍、李伯蓉、陈丽莉、陈永勇、郑建丹 |
|||||||||||||||||||||||
缺席人员 |
无 |
|||||||||||||||||||||||
备课情况 |
||||||||||||||||||||||||
《说明文复习指导》集体备课前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能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通过认真审题能够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3、学生学会规范答题能够做到语言通顺表达流畅。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规范答题能够做到语言通顺表达流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文学作品因为语言优美﹑主题深刻成为中考必考的内容。但是这部分也是中考中失分最大的。以09年中考为例,文学作品《老屋》满分18分,平均得分只有11.71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答题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二)考试目标及考点: 师:我们先来看今年文学作品的考试目标,我们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老师以09年中考文学作品《老屋》为例,来解读一下考试目标。(点击)
(三)结合例文,答题指导。
戚祥浩 ①他是那种连一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拗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②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操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他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③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蹿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后,我又开始训斥他,怎么将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 ④他很快学会了怎样操作搅拌机。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块,还露出了蜡黄的牙齿。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我说没有必要,反正一开工就又脏了。他却嘿嘿地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是旧机器,今天就变新了。 ⑤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来。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新衣服上厚厚地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啥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⑥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校园里的嘈杂声可以清晰地传来。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他都情不自禁地拍得更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被那只不停拍打的手累的。 ⑦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他忽然触电般脱下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穿回身上。他那件抖落水泥灰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循声望去,围墙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⑧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拍打了一个上午身上的水泥灰,只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⑨儿子哼着歌儿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拍打衣服的手,边揉还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间涨红了脸。他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⑩我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选自《潮州日报》,文章有改动)
师:好,第1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你来回答) 生:小老头 师: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生:因为他最让我感动)师:是什么感动了你?生:他对儿子的爱。(师:说得好。请坐!看来作者的意图你已经感受到了) 考试中,领会文章主旨有个方法就是分析文章标题。《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这个背影是给儿子的——体现了父爱,怎样的背影?骄傲的背影。说明父亲种种不理解的行为是为了让儿子得到尊严,在小伙伴面前能抬起头来,骄傲地说出“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而且,这个儿子是亲生的吗?(不是),所以,这种爱更让我们感动。 师:好,读懂了文章,我们来看题目。 出示幻灯:(老师不读)
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分组答题(1组负责1题),允许讨论。答题之前,必须认真审题。 出示幻灯:
(学生分组讨论答题,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第1组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1题题干中,你认为哪些是关键词?(3分) 生:文中的父亲做了哪几件曾令“我”不理解的事?请简要概括。 (师:不理解的事我们需要答出几件?生:2件 师:为什么?生:2分) 师:对,这样可以提高答题效率,节省时间。具体哪两件?生:…… (可能的答案:不听我解说操作方法就走掉了;带儿子进入充满危险地工地;提前到工地擦拭搅拌机;穿新衣服来工作;不停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好,把你的答案给老师,还有同桌。(实物投影展示
参考答案:
师:第3题,关键词是什么? 生:联系上下文 (1)他对“我”将其养子当作亲生儿子,感到有些难为情; (2)因别人对其养子的称赞而感到高兴; (联系上文) (3)因养子一定要叫他爸爸感到幸福(自豪); (4)为给儿子多留些钱,向“我”提出更多要求,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联系下文) 师:第4题,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实物投影)老师分析。
幻灯出示:
师:通过刚才答题的指导。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要注意哪些方面? 生:读懂文章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1、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2、文中的描写细腻感人,请品析画线句,并指出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感悟或启发。(4分) 参考答案: 1、“我”和工友筹钱帮助胡小兵替他父亲治腿病。(3分,意思符合即可) 2、“掏”等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的钱来之不易且保管得很好,表现了“我”对胡小兵无私的爱。 3、文章写了“我”和工友在自己都不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资助胡小兵。联想到不久前,学校“慈善一日捐”,我不仅不捐款,还嘲笑捐款的同学。学了这篇文章以后,深感惭愧,今后不能再自私自利了,要学会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四)结束语: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相信会有所收获。只要读懂文章,仔细审题,规范答题。老师相信,我们在中考中语文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好,下课! 《说明文复习指导》集体备课后教案 教学目标: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规范答题能够做到语言通顺表达流畅。 教学难点:探究拓展题的规范答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考试目标及考点: 师:我们先来看今年说明文的考试目标,我们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三)10中考试题回顾 师:老师以10年中考说明文《“绿色产业”完美转身》为例,来解读一下考试目标。
师简析各题的侧重点,及学生的做题情况。(第8题3分,平均分1.74,得分率58%,满分的学生不到38%。第9题3分,平均分1.70,得分率56.67%,由此定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语言品析题答题指导(结合例文)。 ⑵表达效果+说明对象+特征(表达效果+说明内容) (五)拓展探究题答题指导(结合例文)。 ⑵概括材料 学生做题。 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与学生一起讨论。 ⑶组织材料 解析09拓展探究答案。 提示:根据材料间的关系(因果或并列)组织好语言。 5、学生完善答案。 (六)回顾这堂课的知识点,结束教学。 附例文 神奇的“鸟巢”
1、“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句中的“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2、“‘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奥运会期间,奥运中心区园区内设置供游人直接饮用的管道直饮水系统,可以满足6万人的用水需求。饮水器的设计照顾到了不同人员的饮水需求,并且设置了适合残疾人的专用饮水器。饮水器的设计照顾到了不同人员的饮水需求,并且设置了适合残疾人的专用饮水器。 材料二:据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董聪教授介绍,“鸟巢”设计方案曾一波三折,初始方案的用钢量估计在13.6万吨左右,因此方案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等因素被否决。后经过优化设计,“鸟巢”结构自重降低至5.3万吨左右,减重8.3万吨,降幅达60%,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才得以通过。 材料三:奥运中心区的道路明显高于两侧的绿地,这是什么原因?原来奥林匹克中心区采用的是下凹式绿地,利用雨水径流引入绿地进行灌溉,地面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装,保证雨水的回渗收庥,并且设置了蓄洪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