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层》公开课的教案——谢李义
(2014-01-13 10:31: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4、工作措施 |
|
第 |
主备人
谢李义
授课人 |
累计教案 18 |
||||
|
课 |
2.1大气层 |
第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 3、 4、能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分析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1、 2、初步学习通过图象的审读,能得出相关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一种换位读图的意识。 |
|||||
|
教学重点 |
对大气层的各点重要性知识点的建构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
|||||
|
教学难点 |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
|||||
|
教学思路或 板书设计 |
2.1大气层 一、大气的温度 二、大气的分层 1、主要依据 2、分层 三、对流层 |
|||||
|
学生课 前准备 |
预习 |
教具 |
对流活动器材 |
|||
|
课 后 反 思 |
|
|||||
|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感受大气的存在。 新课教学:感受大气层厚度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通过解读图片,理解大气层存在的意义。 小结: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展示山的图片引出大气的温度教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组织学生完成下列思考与讨论 讨论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讨论2、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的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外衣? 活动: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 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如下表。
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分为五层。 读图了解各层人类活动特点 播放视频小结。 讨论3、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为什么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 阅读教材了解对流层 (1)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组织活动: 活动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所示。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活动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如何运动? 小结:受热处液体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液体下沉,即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对流。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的对流。 活动3、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思考: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思考:北方城市住房中取暖用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靠近地面的墙上? 阅读P50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播放视频小结。 课堂练习巩固 作业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