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 节   电荷与电流>的公开课教案

(2014-01-13 10:24:16)
标签:

教育

分类: 4、工作措施

              星期    

主备人刘良琳

授课人       

累计教案  33       

 

1   电荷与电流

1课时  本节共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2.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教学难点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的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板书设计

4.1   电荷与电流

一、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1).物体内部的两种带电粒子

质子:带正电 "+"

    电子: 带负电 "-"

2).物体带电的实质。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电流与电路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电流的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电流的方向: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教学过程]

引入: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电的知识。提到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电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教师分析: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一、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现象
    (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

(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教师介绍: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1).物体内部的两种带电粒子

质子:带正电 "+"

电子: 带负电 "-"

2).物体带电的实质:不同的物质,对电子束缚的本领强弱不同。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由对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对电子束缚本领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而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设疑: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什么规律呢?
   
活动:课本P122-123:电荷相互作用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过渡:我们家里的电器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流般持续的电流才能正常工作,你知道电流来自哪里?又是怎么产生的吗?

三、电流与电路

展示:各种发电站及各种电池的图片。

归纳:

1、电源:像发电机、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2.电流的形成。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3.电流的方向。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后来科学家发现,金属导体中实际移动的是带负电的电子,它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向电源的正极。

课堂小结: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历史上的大量实验结果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时认识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学习了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