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2012-06-20 16:11:01)
标签:

杂谈

分类: 3、规章制度

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语文组

时间

2012-4-3

地点

扇形办公室

周次

8

  

黄晓顺

主讲人

黄晓顺

   

 

文学作品语言品析复习指导

 

年级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参加人员

黄晓顺曾蕾蒋丽萍芳芳郑银丹陈永勇郑建丹

缺席人员

备课情况

咬文嚼字品味道

                    ——文学作品语言品析复习指导

复习目标:1.了解考查要点。

2.掌握语言品味方法与技巧。

3、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语言品味题赏析方法及规范化答题的指导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一导入: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发现温州市语文中考卷的两篇现代文阅读中,必有一篇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出现频率最高。文学作品因为语言优美主题深刻成为中考必考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有什么考试要求呢?来看今年文学作品的考试目标,我们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二、聚焦考点——明确目标

(一)考点解说:

幻灯 文学作品的考试目标:

1、分析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感情。 

2、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章的作用。 

3、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 

4、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2012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考试目标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其中语言品味题,是近年来我温州卷的一个热点、亮点题,也是必考题型。我们再来看看近五年温州中考卷的语言品味题。 

 

(二) 了解一下考查题型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小结:近五年温州市中考文学类作品的语言品析题,主要从词 、句、修辞、描写等角度来考查。

 

同学们,进入初中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就为你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文学大门,转眼间,你们手捧着沉甸甸的六册语文课本,站在中考的门槛前,一定有很多收获吧!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本,用“咬文嚼字品味道”的方法来赏析品味语言。投影课题

三、探讨方法——授之以渔

1、师:先请同学们做回中考阅卷老师,根据甲、乙两位考生的答案,给他们打分并说明理由。(投影)

阅读《天窗》赏析文中画线句

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

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声的美妙。                       

乙: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叠词手法强调了我对雨的喜爱。

丙: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表现我听雨时快乐的心情

预设:我会给甲和乙打2分 

师:请你说明理由。

预设: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而甲没有写出情感;乙没有写出了句子的意思;丙的赏析是最完整的。

师: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阅卷老师,赏析句子首先要读懂句子,文中哪句可以帮助理解划线句子呢?

预设:它的下一句话:“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从中点明了雨点声的美妙和我听雨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的回答很准确,那要读懂句子,你们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句子?

预设:我会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抓住语段的中心思想。

师:语言赏析时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坚持联系中心思想和上下文。

师:那么如何做到完整、规范地答题呢?同学们来研究一下丙的答案,总结出三个步骤。

2、生讨论

预设:先找出句子的修辞,再说出句子的意思,最后阐明作者的情感。

师:句中没有用修辞呢?

预设:可以找关键词、描写方法、句式、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总之是句子最有力的特点。

师:说得对,老师用三个字概括出语言赏析答题的三个步骤:(投影)

咬(赏析点)——嚼(句子意思)—— 品(情感或作用)

句式表达: 该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效果。(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四、重温经典——“咬”准角度

师:语言赏析首先要咬准赏析点,那么有哪些赏析角度呢?下面我们一起重温经典——走进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齐读这两段,并 从文中找出一个赏析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记得运用刚才的“咬——嚼——品”的步骤答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

预设1: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的勃勃生机,暗示春天的到来,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师:“咬、嚼、品”三个步骤非常到位。那么这句话话的赏析角度是什么?

预设:从修辞角度

小结:经常运用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

师:这是语言赏析中最常见的角度。找找看还有哪些修辞句子?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的灿烂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回答及准确又规范)。

预设2、师:这位同学给了我们另一个启发,这个例句中还表现另一个赏析角度。——词语赏析的角度。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通常有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能突出事物的特征。 准确运用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反义词、量词、拟声词、俗语、谚语等。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 ”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我们不仅要咬住赏析点,“咬”得准确。还要嚼透句子的意思,怎么嚼?我们要关注描写的对象以及特点,注意内容的概括,“嚼”得有味。品出了什么情感或作用?你们觉得该怎么品?(结合文章的主旨)“品”得有深度。

预设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运用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及准确传神的动词:

  打滚 ”,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的快乐,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从句式赏析角度找得很准。 想想还有什么赏析角度。

小结:巧妙运用句式:长句、短句、特殊句式、关联句、双重否定句等

预设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联想的手法,虚实结合,生动地写出花儿的美和甜,引发人们对果实的憧憬。

小结:大家概括得不错,课文就是最好的示范,所以我们应认真去赏读、概括。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找到语言赏析的三个常见的角度:修辞 、词语 、句式 此外,还可以从结构作用、人物描写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讲到这儿,有人质疑,是不是每个句子赏析时都要把赏析点全部写出来呢?

预设:不需要,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来赏析,抓最主要的赏析。

师: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语言赏析时的一个原则、三个步骤和四个常见的赏析角度。

五、实战演练——提升能力

1、师:都说学以致用,我们继续进行演练,提升自己的语言品析能力,来完成《导引》P63页《雪,误落都市》3道题目,提一个要求:字要写得端正、清楚,因为等一下我们要拿上来展示,交流一下。我们分三大组,请发挥集体的智慧,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地写出答案,举手示意交给老师。

师:赏析时应先理解画线句子,记得使用赏析的原则和方法,要有规范答题的意识。

2生配乐答题,师巡视答题方法。

3、赏析前我们先来读一下题目。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们的赏析。两个答案哪一个更好?(从咬的角度,嚼透了什么内容,品出了什么情感?)

小结:老师觉得在刚才实战演练中同学们的答题“咬”得准确,“嚼”得有味,“品”得有深度,而且规范答题的意识已慢慢在你们的心中扎了根。 

师:老师将本课重点编几句顺口溜送给大家:(投影)

语言赏析有诀窍,中心语境要围绕,

咬准嚼透品味道,规范答题要记牢。

(齐读,并作笔记)

总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语言赏析的方法就在课本里。站在初三的高度,重读原来的课本,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当你把语文当作你心中的语文时,你会觉得,语文复习不是那么枯燥和乏味,它同样可以充满诗意和快乐。顺祝同学们中考顺利!

作业:完成《导引》P61T1,4P62T18T19T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