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设计整体规划表及第一课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设计整体规划表
(一至五年级适用)
单元要素 |
语文要素 |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
|||||
人文要素 |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莎士比亚 |
||||||
现总课时数 |
7 |
节省课时数 |
3——5 |
||||
语文要素 (关注课后题,可细化) |
涉及课题 |
现课时 |
分工 |
||||
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
《杨氏之子》 交流平台2 日积月累 |
1 |
谷滔滔 |
||||
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 |
《手指》 交流平台3 |
2 |
李仙眉 |
||||
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 |
《童年的发现》 交流平台4 |
1 |
陈碎燕 |
||||
人文要素 (关注课后或课文主题,可细化) |
涉及课题 |
现课时 |
分工 |
||||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莎士比亚 |
《杨氏之子》
《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
|
|
|
||||
习作(写话)课 |
涉及课题 |
现课时 |
分工 |
||||
1、感知笑话风趣的语言,感受笑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欢乐。2、看漫画感受漫画的幽默性,写出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以及自己的想法。 |
口语交际 习作 |
2 |
陈冬勤 |
||||
1、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2、欣赏碑帖,感受书法生动多姿的魅力。 |
复习整理(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 |
1 |
胡雪乐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专题)整体分析
(一至六年级适用)
单元(专题)整体分析
一个单元(专题)一个 (可参考教师用书) |
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以外,往往还能使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本单元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杨氏之子》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的写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选编了华君武的两幅漫画:一幅讽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和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荒唐行为;另一幅讽刺了社会上无视规则、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与之前的看图写话相比,本次习作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不仅要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更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来体会作品的风趣。要注意教学的统一性,不要将内容和语言割裂开来。 第二,要尊重每个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 第三,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灵活地安排教学。 |
学情分析
一个单元(专题)一个 |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以外,往往还能使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对语言的感受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看图写话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与之前的看图写话相比,本次习作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不仅要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更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深刻,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
课时 |
第 |
备课序号 |
第 |
|
课题 |
杨氏之子 |
课型 |
精读 |
|
教学目标 |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智慧,阐述理由。 3.联读智慧少年,形成知识组块。
|
|||
教学重点 |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理解智慧,阐述理由。 3.联读智慧少年,形成知识组块。
|
|||
教学难点 |
联读智慧少年,形成知识组块。
|
|||
作 业 设 计 |
|
|||
教 学 板 书 设 计 |
姓名:司马光
年龄:七岁左右
成名事件:持石击瓮
智慧点:勇敢果断
|
|||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
设计意图及批注 (关注点、预设、问题、板块等) |
|||
导入环节: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1.
2.
3.
板块一、读好古文 过渡语:小朋友们,网课期间,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古诗学习中,个个都能根据古诗情境改写文章,成为改写小达人,那想不想再成为人人都喜欢的幽默小达人呢?快跟我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吧! (一)打开“1+X”联读读本,学习古文从读准开始。 出示学习活动: 1.划一划停顿 2.读一读韵味 3.演一演场景 4.指名读、齐读
(二)了解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三)了解《世说新语》 (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四)完成作业本,读好停顿
板块二、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1、读懂课题 “杨氏之子”理解并运用
2.多音字学习“为、应”
3. (1)理解“家禽”古今异义
(2)学习“禽”的字理
(3)拓展古今异义,形成知识组块
(4)学习通假字,拓展
板块三整体感知故事
1.
2.
板块四 联读拓展,拓宽思维 (一)情境应答—— 出示学习活动: 1.想一想:如何回答 2.议一议:修正回答 3.演一演:应答场景
(二)解读智慧,阐述理由
(三)联读智慧少年,加固思维 联读学习活动: 1.读一读:智慧故事(P145-146) 2.摘一摘:智慧语言 3.读一读:智慧少年
|
对比阅读,发现聪慧 1.专栏人物——司马光和王戎 (1)司马光 这位少年姓——司马,司马是一个复姓,名光。(出示人物专栏简介) (2)王戎 第二位是——王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盾牌。一手持戈,一手拿盾,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出示人物专栏简介 补充:完成杨氏之子的智慧少年卡 (1)杨氏子文中还称他为“儿”,(出示3句带有“儿”的话)还称作?君、其。那孔君平呢?孔(古文中,人的姓可以用作称呼)、夫子 小结:才三四十字的小古文中,人物的称呼如此丰富。既可以用人物的姓,也可以用他的名,甚至一些代称。 (将文中的人称换成一样的)现在请你来说说这个故事吧!(理解:家禽孔夫子家的鸟) (2)杨氏子的“甚聪慧”表现在哪呢? 父亲不在,为客人端水果;只因为杨梅第一个字是杨,所以孔君平开了个玩笑,杨氏子便想到了孔雀以回应孔君平;(去掉未闻,对比读)你发现了什么?加上未闻,就显得杨氏子很有礼貌,你看多会说话啊! 3.多么幽默风趣又充满智慧的杨氏之子啊,难怪作者这样评价他——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现在请你也来当当这小古人,模仿我们杨氏之子来回答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