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能性〉集体备课记录

(2011-12-09 12:0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A4(B10)撰写总结
 

 

集体备课记录(主备课)

   2011 -2012      年度  上  学期

年  

三年级

科 

数学

第  15  周 星期二

备课内容

可能性 (书104-105页)

单元内容

第  五  册    八、可能性  书104-105页

备课人员

魏丽敏、南晓仙、朱丽娟、胡刘贤、金海平

中心发言人:魏丽敏

记录人:魏丽敏

教材分析

1、概率论的起源  公元 17 世纪。当时的法国宫廷贵族里盛行着掷骰子游戏,有一次他们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于是向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请教,帕斯卡和另外一位数学家费马在通过大量的研究后解决了分赌注问题、赌徒输光问题。后来经过瑞士数学家j.伯努利、俄国数学家p.l.切比雪夫、a.a.马尔可夫、a.m.李亚普诺夫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使概率论建立起来。

2、 现实生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景中作出,他合理的决策。概率正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3、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因此,新人教实验教材在第5册安排了可能性这一章节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概率论打下基础。

如果说统计活动主要研究、描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的活动,那么可能性则是研究客观世界中随机现象和时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从内容上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可能性有大有小;三是让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作出正确的判断。

发言课题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结合实例对一些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表述能力,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和同伴交流的习惯。

重难点

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能恰当地表达。

一、            理解独立事件

1、出示:红牌和绿牌(老师放在身后做牌)如果从中摸一张,你认为会摸到什么?

生:红牌/绿牌

师:那我们来摸一摸,再摸之前出示:

要求:1、两人分工,一人洗牌,一人摸。

          2、 摸好后把摸到的牌举高,让全班都看见。

          3、看看,摸到了什么?

2、如果第二次摸,猜猜结果会抽到几种情况?抽牌。

问:为什么只有2种情况?

生:这里面只有2种颜色。

师:像这样两种颜色的两张卡片,会摸到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说:可能摸到红牌也可能摸到绿牌。谁也学着说说。

(板书:2种颜色------2种结果--------可能)

3、如果第5次摸结果会有几种情况?你能用上可能这个词来说说吗?

第3、4次没摸,你怎么知道第5次也是有两种情况?

小结:看来每次摸的情况和前面几次没有关系,只和这次摸时的颜色有关。

4、两张牌,请一个同学摸你猜她会摸到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生:红、绿  生摸

师:有人猜对了有人猜错了,

师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吗?学生畅谈体会

5、小结点化:因为同样多的红牌和绿牌,所以既有可能摸到红牌,也有可能摸到绿牌。至于事先摸到哪一种颜色的牌,我们事先不可确定的。(板书:无法确定谁先谁后)像这样的不确定事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它。

二、            理解可能性要看背后的材料

1、出示红牌绿牌和黄牌,三种颜色牌从中抽出一张结果会有几种情况?你能用上可能来描述吗?

师:刚才都是两种情况,现在怎么变成了3种情况?

小结: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牌结果会出现3种。

2、出示:2张绿色和一张红色,想一想,现在让你抽,你认为结果会出现几种情况?用上可能来描述。

比较:奇怪,怎么刚才3张是3种可能,现在3张怎么只有2种情况?

3、5张绿的和1张红的呢?20张和1张呢?99张和1张呢?

三、            理解确定性事件

1、把一张红的换成绿的,100张绿的,结果会怎么样?确定么?

师:同样是100张,怎么这时结果就只有一种呢?

板书:一种颜色----1种结果---一定

师:像这样一种颜色,只有一种结果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它。

2、会摸到红的吗?确定吗?师:里面没有红色,结果也只有一种就没有红色情况,我们可以用不可能来描述这种情况。板书:没有红色----一种结果“(没有)---不可能。

3、师:99张? 你能用上一定和不可能来说说吗?

66张呢?你能用上一定和不可能来说说吗?

33张?22张? 10张  1张呢?(问:结果有几种)

怎么结果都只有一种呢?

师小结:材料只有种情况----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可以用上一定来描述确定性事件。

2、盒子里分别装着一些黑球和白球。按摸球的结果来涂色。

    一定摸到白球          不可能摸到白球      可能摸到白球

 

 

 

 

 


师:你是怎么想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有1黑5白、2黑4白,3黑3白等等:问:这些对的方法涂的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可能摸到白球,里面至少有两种颜色,白色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按课件一定摸到白球,里面就只有白球一种情况,不可能摸到白球,对于白球也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没有。按课件出示集合图。

过渡:其实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也像这样有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总是一定发生。

四、            用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现象(难点)

1、出示:图片: 3天后下雨;要用哪个词来描述呢? 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下雨用黑球表示,不下雨用白球表示,它跟哪个图片更相似?

电脑演示:球里面写上下雨一个写上不下雨。

小结:是的,下雨是2种情况中的一种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2、(用判断下列生活现象是“一定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师:假如地球一天转动用一个白球来表示,那每天转动该怎么放?

是的,怪不得地球每天转动用一定表示。

②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④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或汤匙);

⑤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学生回答:说说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跟我们摸球中的哪种情况比较相似?静静的想一想。

3.数学中的可能性现象”。

(1)情境应用:

小强正在做数学作业,他会怎么填口里的数呢?请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

①口×3=24(估计学生用“一定”或“不可能”来说)

②口×口=24(估计学生用“可能”来说)

③口×口=口(还是用“可能”说,但不确定性更大)

(2)猜谜游戏:

教师每说一句话,学生用上今天的知识就可以猜一次,看谁最先猜中谜底。

①它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图形”;而且有4个直角;它的4条边长度相等。(正方形)

②它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单位名称”;它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表示我们同学的体重时一般都用到这个单位。(千克)

小结:当可能性的范围逐渐缩小到最后只有一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了也就可以用一定来描述它了。

五、            总结延伸

1.反思整理: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一定”、“不可能”、“可能”,数学中我们统称为“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语言过渡:生活我们应该弄清“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和“可能发生”之间的区别。

2.典故鉴赏:

(1)播放录像:师生共同欣赏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你怎么看待兔子撞树这件事情? 农夫有怎么看的?

(2)交流想法:看了这个故事,联系本课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想法?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提示]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3)结课提示:拥有“数学慧眼”,生活更加美好。

集体研讨

课开始到学生摸牌活动结束

(南晓仙:孩子站起来就说可能摸到红牌也可能摸到绿牌,孩子的生活经验已有,摸牌的次数是否太多呢?

魏丽敏:这节课的就是将学生生活中的认为提升到数学的层次,每次的摸牌的后续结果和问题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省了哪次。)

如果第5次摸结果会有几种情况?你能用上可能这个词来说说吗?

第3、4次没摸,你怎么知道第5次也是有两种情况?

(朱丽娟:没有第3、4次的摸,哪来第5次的摸)

改为:第3、4次摸的结果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第5次也是有两种情况?

胡刘贤:教师每次的问题指向性要强,语言要精练。

金海平:摸球反馈总结对比时,课件上的顺序要和学生涂的顺序相同。

 

 

〈可能性〉集体备课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