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瓯北五小校本培训
瓯北五小校本培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95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11-12-08 12:11:34)
标签:

杂谈

分类: A2(B3)规章制度

认识钟表(一)及教学反思

瓯北五小    潘伯旺

【设计理念】:

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共同构造一个具有生成性、积累个人经验的知识。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于新事物总是爱不释手,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观察,在脑中形成钟表的直观模型,同时通过个人思考所得的结果进行交流,运用新知,触类旁通。 

【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学习这一课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这一节课的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都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对于生活经验的笼统要加以细化,即对新知识的细化:时针及其特点,分针及其特点,12个数字及其走向,读时与写时等等。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与写整时。

2、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生成的过程性以及活用知识的能力。

3、 培养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看钟表的整时

2、 如何去写整时

【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学具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

T: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猜它是什么?

   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出示课件)

S:钟表

T:真聪明,一猜就猜中了。那钟表里有哪些秘密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钟表,去探寻它的秘密。

二、 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感知钟表

T: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钟表,现在让我们拿起钟表,来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钟表的钟面上有什么?

预设:

指针

1、 S:我看到了两枚指针。

T:哦!两枚指针,这两枚指针长的都一样吗?

S:不一样,他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T:是呀!他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那他们分别有代表什么意思呢?

S:最粗最短的叫做时针(T:是啊,它叫时针,它代表小时,指向几就代表几时)

S:稍微短一点的叫做分针。(T:嗯!你找到了分针,它代表分)

2、 S:我看到12个数字

T:哟,你真能数。大家来看,12个数字围成了一个圆圈,他们排的非常的有秩序,从数字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到,它是顺着走还是逆着走的呢?

S: 顺着走

T: 对呀,顺着走了一圈后,又回到了12,它又开始绕新的一圈了。所以,这个12我们可以看作是起点,我们来观察一下他们的位置:12的对面是——   3的对面是——(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表的钟面上的事物,然后分别对观察到的事物给以 概 念,既可以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又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三、 统整新知,运用新知。

   T:看来我们的同学非常的细心,既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那我们必须要学会用他们,那怎么用呢?我们用来看时间。(出示课件)

   S:7时(7点)

   T:都知道啦!那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时的?

   S:时针指7代表7时

   T:我们仅仅只看时针吗?

   S还有分针

   T:此时分针指着12这个起点,代表0分

       所以这一个时间我们读作——(生:7时)(板书)

   T: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时间怎么读?(出示课件)

  S:——

  T:对,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代表0分

  T:刚刚我们读的这两个时间都是整时,我们来观察一下,整时的分针与时针有什么特点?

  S:分针都指向12,而时针————

  T:对,像这样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老师说几个整时,学生来拨)

 

写时间

T: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另外一种钟表:看(出示课件),是什么——(生:电子钟表) 那现在是几时呢?

S:12时。

T:这一个钟表呢?(出示课件)

S:12时。

T:两个不同的钟表都是12时,你是怎么看的呢?谁先来说说第二个钟表

S: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代表12时。

T:是啊!这里有时针与分针来区别小时和分,那第二个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S:两个点的前面是12(T:就是前面的时针),两个点的后面是0(T:就是前面的分针)

T:观察的真仔细,这里有两个点(板书:__:__)两个点的前面是时,代表12时,两个点的后面是分代表0分(板书),要写几个0?

S:两个

T:对,这个时间的表示方法,我们就写出来了。那这种方法你会了吗?

【设计意图】:读时间到写时间,这里蕴含着知识难度的提升。这个环节是对零散的知识加以整合,加以运用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去表达相应的时间,通过传授新知识后,让学生动手去运用新知识的手段达到相应的目的。

四、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纸第2题,练习纸第3题,

五、 拓展、延伸

   T:现在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在8时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事吗?

   S:睡觉、上课…………

   T:还有吗(引出晚上的8时)老师8时的时候在逛街

      看来一天有几个8:00?

   S:两个

   T:两个8:00看来时针一天要走几圈呢?

   S:两圈

   T: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出示课件)

      第一幅是早上的8点,上课

      第二幅是晚上的8点,睡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反思】:

这堂课对于整体的内容关联性来讲,都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如何抓住细节问题并且让这些细节问题让学生接受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也体现在这些细节中。但是本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没有充分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表达、去思考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里牵涉到了课堂时间与众多知识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很纠结:感觉讲少了,怕学生不懂;讲多了,学生没有充裕的思维时间。如何才能在规定的课堂内把相应的细节有效地插入到相应的环节,使得学生对于相应环节的接收程度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时时尝试。

另外,对于直观教具的准备上还是非常欠缺的,直观教具是学生形象思维形成的必要基础,是学生向抽象思维过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的直观教具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知是思维发展的前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