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4月7日科学组:李辉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与磁》复习公开课;评课人郑西丹

(2015-07-03 12:10:21)
标签:

教育

分类: 15年前B13教师年公开课1次及以

 李辉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与磁》复习公开课

                         评课人:郑西丹

一、活动记录

开课人

李辉

主评人

郑西丹

时间

      2015.04.07

组长

吴祖福

参加

人员

 吴祖福 汤正义 吴淑珍 郑西丹 胡明克  

           李辉  吕宏浩 全显忠

 

二、附活动照片

http://s7/middle/002JEF1Ggy6TxL6SFZs16&690

http://s15/middle/002JEF1Ggy6TxL6I2l0fe&690

三、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

5.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7.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例题讲解和做测试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板演,让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并能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顺本章的知识点,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二、教学过程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练习:☆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音像磁带、计算机软盘上的磁性材料就具有磁性。(填“软”和“硬”)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饶制的电磁体,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种相互作用是指: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作用。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S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练习:

   1.标出N、S极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①绕导线:

  ③应用:电磁铁

   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

   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

   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话:组成:话筒、听筒。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三)、电磁感应

   1.学史:该现象     年被    国物理学家            发现。

   2.定义: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

   定义:                        

   产生的条件:            、部分导体、                         

   ③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有关三者的关系可用        定则判定。

   4.应用──交流发电机

   构造:                        

   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中,      能转化为     

   工作过程: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交流发电机通过          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直流发电机通过        向外输出直流电。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       不动     旋转的发电机叫做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                       

   定义: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       电。电压是     周期是       频率是     电流方向1s改变      次。

  直流电:                     

  定义: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有关。三者关系可用      定则判断。

  2.应用──直流电动机

  定义:                         

  构造:                       

  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A平衡位置:特点:                 

  受力特点:                        

  线圈开始处于该位置时通电后不动。

  换向器作用:                       

  优点:                         

五)、电能的优越性

 优点:                          

  电流通过导线要发热,从焦耳定律知道:减小输电电流是减小电能损失的有效方法,为了不减小输送功率只能提高输电电压。

  计算输电线损失功率用公式:                              

计算输电线发热:                               

三、板书设计:

 

 

 

 

 

 

 

 

四、评课人 郑西丹

李老师上的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元素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