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科学组:李辉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与磁》复习公开课;评课人郑西丹

标签:
教育 |
分类: 15年前B13教师年公开课1次及以 |
一、活动记录
开课人 |
李辉 |
主评人 |
郑西丹 |
|
时间 |
|
组长 |
吴祖福 |
|
参加 人员 |
|
二、附活动照片
http://s7/middle/002JEF1Ggy6TxL6SFZs16&690
http://s15/middle/002JEF1Ggy6TxL6I2l0fe&690
三、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
5.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7.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例题讲解和做测试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板演,让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并能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顺本章的知识点,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二、教学过程
(一)、磁现象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①绕导线:
③应用:电磁铁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
直流电:
定义: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2.应用──直流电动机
定义:
构造:
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A平衡位置:特点:
受力特点:
线圈开始处于该位置时通电后不动。
换向器作用:
优点:
(五)、电能的优越性
优点:
电流通过导线要发热,从焦耳定律知道:减小输电电流是减小电能损失的有效方法,为了不减小输送功率只能提高输电电压。
计算输电线损失功率用公式:
计算输电线发热:
三、板书设计:
四、评课人
李老师上的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元素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