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评课
标签:
教育 |
分类: 15年前B14教师学期听评课不少 |
《质量的测量》评课
陈永巨
科学组全体老师在七(4)班听了吴祖福老师的一节《质量的测量》,感觉吴老师为了这节课精心做了课前准备。整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整个课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吴老师的上课思路与想法
1、引入: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请学生试着掂掂苹果,猜猜有多少,逐渐引入质量的定义。根据实际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举例让学生生成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些知识的生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生成很自然。
2、实际操作天平过程中,让学生来讲述“调平过程为什么是看指针而不是看横梁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很迷惘,老师还追问了“横梁与指针什么关系”,这几个问题的设置,难度过大,多余。
3、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分组,分工明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
第二部分:同样的一节课,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个人认为本节课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会更好一些:
1、设置问题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深入浅出。
2、时间上的安排偏重需要调整,在举例和质量概念的讲解费时较多,学生动手使用天平时间太少。
3、鼓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出现不多,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没有相应的鼓励。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永嘉城关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还不久,对深入学习科学的现象及本质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活跃,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天平测量过物体的质量,但是对于质量的本质没有了解,因此对于概念的把握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产生物体放在水里后变轻了是质量变少了的潜概念,教师对于本堂课的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前概念并充分的利用来为教学服务。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的强调,应让学生充分重视不注意会造成的后果基础上进行掌握学习会比较有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对于物体特性的测量的客观性有所接触,为本节课质量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2、
3、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2、
4、STS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活动:取两支大小不一的粉笔,提问:哪支粉笔重?为什么?
学生回答:大的那支因为它大等等。。
教师:因为大的那支体积大,它所含构成粉笔的物质较多,因此它比较重。同学们有疑问吗?就像我们去买瓜子,瓜子越多越重一样。其实,我们判断哪个物体重的时候利用了一个科学知识,那就是质量,今天我们来好好了解质量,(板书: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二
(一)、质量(7min)
1、质量概念:
教师活动: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质量:(板书一 、质量)
学生思考:一杯水结冰后质量怎么变?玻璃打碎之后质量怎么变?登月舱从地球上到月球上后质量?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本身决定,只跟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把物体放在水下、地面或者宇宙,他的质量都不变。
形成性评价:
1、
2、
3、
4、
2、质量的单位:
千克;符号Kg ,较大的符号有吨,较小的有克、毫克等。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质量的测量仪器: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书本的质量约为200克、一只鸡蛋约为50克、一枚硬币约为5克,现在大家对质量的大小有没有大概的认识了,那么我们要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要用到特定的仪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起来回答
(二)质量大小 (15min)
环节一,托盘天平的原理
教师活动:将两支一样大的粉笔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让学生观察天平两端;再将两支不一样大的粉笔放在天平两端,学生观察天平变化并描述出来
学生活动: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活动:重的物体一端会下沉,当两端物体一样重的时候会平衡,这是杠杆原理。天平来测物体质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跟我们小时后玩的翘翘板是一个原理的。
环节二,托盘天平的构造
教师活动:对着天平,从下往上依次讲授天平的构造及相应的知识(参照书上p22的提纲)
顺序依次:砝码及砝码盒(镊子)、底座、衡量标尺及游码(游码读数)、平衡螺母(如何调节)、左右盘(左物右码)、分度盘及指针(判断平衡的标志)
环节三,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了解完构造之后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使用天平来测老师手上的这个小铁块:
2、称量: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这里补充讲解读数原理:
3、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里,取下铁块,放好。
环节四,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我们在学习物体的体温或者长度的测量的时候,为了使测量精确或者保护测量仪器要与些注意事项,那么我们在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注意某些注意事项呢?大家思考讨论下。
学生活动:讨论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请学生起来汇报讨论结果试着说明原因。然后总结:
1、 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
2、 砝码不能用手取,用镊子取
3、 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4、 防止天平与潮湿、腐蚀性物品接触
5、 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测量,应放在烧杯里
环节五,形成性评价:
1、
A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C 把横梁标尺的游码向右移动一些
D 向右盘加砝码
2、
3、
(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针对板书来引导大家进行知识回顾课堂总结。
|
第五节 一、质量: 单位:千克(Kg)、 克(g)
测量仪器: 二、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 1、 2、 3、 4、 |
http://s14/mw690/002JEF1Ggy6K87UZjoFfd&690
http://s12/mw690/002JEF1Ggy6K87V2ZIv5b&690
http://s9/mw690/002JEF1Ggy6K87VtNnW58&690
http://s16/mw690/002JEF1Ggy6K87VxOJp6f&690
http://s13/mw690/002JEF1Ggy6K87VBkEk9c&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