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组 戴黎黎 公开课《以刀代笔》

(2012-06-17 22:26:58)
标签:

杂谈

分类: 15年前B13教师年公开课1次及以

 

  

   以刀代笔

上课人

戴黎黎

 

主要成员

黄胜爽  吴新柏

 

吴新柏

 

参加人员

吴新柏   黄胜爽   戴黎黎   叶国华

潘星台   黄苗苗   徐志乔

http://s16/bmiddle/956c215cgc2be64d8e4df&690戴黎黎 公开课《以刀代笔》" TITLE="综合组 戴黎黎 公开课《以刀代笔》" />

《以刀代笔》教学设计  12.6.11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在用笔绘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独具特点的绘画方式——版画。运用大量的范画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并通过实际制作,制版印刷完成平面绘画作品。

2、设计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四个阶段(引导——认知——实践——评价)完成教学、运用猜谜导入,激发兴趣——讨论分析、掌握方法——欣赏评述、感受设计——亲身实践、创意无限——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的线索逐步展开,动静结合,以猜谜讨论、欣赏、评述、合作、创作等多种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下学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或颜料,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但对版画知识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版画与用笔绘画的不同之处时,让他们亲身制作简单可行的造型,在印刷技巧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

2、过程与方法:引采用作品猜谜、欣赏、比较、小组讨论探究及亲身实践等方式,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感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四、教学难点: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版画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

六、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引导阶段)

1、猜一猜: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新年贴在门上,手持器物的图画是什么?

(年画“门神”)

2、师问: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

生答:是印刷出来的。

师归纳: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二)讨论分析、掌握方法(认知阶段)

1、比一比:《明暗素描头像》和《正面的自画像》,观察木刻刀的用法;

(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2、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3、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艺术 。

(三)欣赏评述、感受设计

1、说一说《我在海上一辈子》和《晚归》,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

生答: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犷、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2、看一看:“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分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

归纳:(1)设计时要夸张主体,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2)制版时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抽象性。

3、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

(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像中摄取题材,画面不宜太复杂,主题明确。)

(四)亲身实践、创意无限(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知识的渗透):起稿——刻制——上墨——磨印——完成

1、起稿:

A、把你想要表现的内容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B、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棉布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也可以画在复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C、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2、刻制:

A、由于版上涂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地显示刻画效果。

B、刻画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C、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3、上墨:

A、把用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笔刷在油滚上,滚一滚,使油墨均匀地黏于油滚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

B、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4、磨印:

A、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B、用木蘑菇或瓶盖磨擦拓印。

5、完成:

A、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B、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五)以校园一角为题,创作设计制作(操场、教室等)。

(六)展示作品、师生互评(评价阶段)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七)、拓展延伸: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进行木刻版画作品展。

(八)、板书设计:

课题:《以刀代笔》

版画

特点:不同的刀法

细腻、粗犷、质朴

练习:校园一角

 

七、教学反思:

1、在对版的材质运用上可以用石膏、泥版或卡纸板代替,这样对刀的要求也有所降低,普通的刻刀、铅笔刀就可以完成,简单省力,让学生能更快的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对版画的特点逐渐理解,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

 

 

 

本课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保持着沈老师一贯的亲切、生动的教学风格,师生交融投入,富有成效。

     本课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沈老师在教学中始终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立场和角度。多年来,没想到他还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也许这也正是他多年来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吧!如本课中,从他和学校老师寻访鲁迅故居的照片开始,很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线索进入课堂,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进而讲解版画的知识内容。又如让学生观察刀的特点,尝试印刷版画等方面的内容,无不反映出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的立场,一个教室能保持住如此生机的状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http://s16/bmiddle/956c215cgc2be6b86cadf&690戴黎黎 公开课《以刀代笔》" TITLE="综合组 戴黎黎 公开课《以刀代笔》" />

戴黎黎《以刀代笔》评课稿

主评人:吴新柏

创新文化情境   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在听取了戴老师的《以刀代笔》一课后,我觉得他将这一教学理念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如在本课导入时,沈老师结合学生前几天刚刚学过的语文《藤野先生》一课,介绍鲁迅先生,并展示老师在鲁迅故居的旅游留影,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

    第二在介绍表现鲁迅先生形象的几种表现形式,戴老师让学生通过几种画种的比较,既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让学生了解了版画只是一种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它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的绘画形式。

    如果说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主要倡导者,将美术教学与历史人文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件的展示中,戴老师又以动画《两棵树》(木版画形式),以树的发芽—生长—凋零—新生的生命节奏,生动有趣地将版画艺术与动画艺术巧妙地结合,彰显出版画艺术“刀味”与“木味”的独特艺术语言及版画的系列创作过程,也将学生原有的动画知识,如水墨动画、皮影动画、电脑动画等形成更加丰富。

    戴老师的教学仪态大方得体,教学语言幽默风趣,为本课增添不少色彩,对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很有益处。

    在导入部分,戴老师用鲁迅故里的照片以及描绘鲁迅形象的美术作品入导,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似乎欠缺精彩,有资料显示,若能在开课5分钟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会引起事半功倍的成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在导入部分下苦功,下大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