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语文《老王》集体备课活动

(2012-05-27 22:14:33)
标签:

杂谈

分类: 15年前B12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八年级语文《老王》集体备课活动

课题

《老王》

主备人

胡可白

 

主要成员

陈爱、林春微、林温丹、胡可白

组长

陈 

 

参加人员

陈爱、林春微、林温丹、胡可白、徐忠祥、戴吾爱、戴玲珍、吴琴华、陈晓敏、潘守仗

主评人

徐忠祥

 http://s5/bmiddle/956c215cgc1053baab374&690

《老王》

主备:胡可白

【教学目标】

1、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杨绛的善与愧,体会本文的主旨

2、  学习杨绛对普通人的关爱,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的道理

【重难点】遣词造句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关注最多的是谁?

明星因为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其实还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么一位主人公。

二、设问导读

1、画说老王

请看画像,他叫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78页)

示例: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人;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从他的表情上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2、  问询老王

这样的一个老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请以“老王,——”开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你对他的关切。

示例: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的怎么样?

          老王,为什么杨绛这么关注你?

          ……

三、点拨导思

1、评说老王(指导朗读)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老王》,文中的老王是不是你心中的老王,你对他的关切杨绛告诉你了吗?请找出文中描写老王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示例:

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烂烂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他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2、品味老王(联想想象)

文章回忆了老王的许多片段,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小声读,可圈点,可旁批,分析文章的内容。

四、研讨拓展

1、怀念老王

善良而诚实、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走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她的杨绛有什么感受?

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理解:一个社会总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杨绛回想起来,自己对老王的关注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有哪些杨绛可以做的更好?)

2、  关注“老王们”

一个“老王”离开了,社会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小结:大千世界,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艰苦。这节课,从老王身上,从杨绛身上,从我们自己身上,都学到了很多,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点滴感触。

五、作业布置

阅读杨绛其他的作品,感受其写作风格及对平凡人的关切

六、板书设计

老王

    光棍         孤苦伶仃

小屋         破破烂烂

   善良、朴实

七、阶梯式

                                                                 终点:关注“老王们”

 

台阶三:抓住关键句,

体会杨绛之“善”

 

                          台阶二:重点词句研读,抓住文中

描写老王的几个动词,感受老王之“善”

 

台阶一:自由抒情,你想关注老王的

什么(走进文本,体会老王之“苦”)

 

         起点:看老王画像说感受

              

学情分析:对老王的人物形象

能在初读中有所体悟

 

 

http://s10/bmiddle/956c215cgc1053d0746f9&690

《老王》评课稿

主评:徐忠祥

好的老师应该是能用自己的语言像用钥匙那样打开学生智慧的水闸。胡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教师语言简练,表达清晰。学生学习主动分析能力强,使这堂课获得很大的成功。本课围绕“不幸者”与“愧怍者”展开讨论,

胡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牢牢地抓住文本,沉浸其中,做到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探究。在胡老师的预设和启发下,不断地生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的发言和更深一层的思考,这些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不断的趋向深刻,让人不觉赞叹。

胡老师能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文句品味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一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读通读懂上,而这堂课却能读深,读透乃至读开去。对文句的选择,胡老师能尊重学生的思考,抓住教学的契机,固而教学虽不能流畅如水,却也能自然亲切,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被激发,于是语惊四座,这是老师看似的平常成为大不易,压制自己发挥的冲动正是成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