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组磨课活动之三

标签:
杂谈 |
分类: A3项目实施(B5-7)专题培训 |
永嘉县第三职业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翁晓杰老师第二次“磨课”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翁晓杰 |
活动时间 |
2011.11.25 |
活动地点 |
四号机房 |
活动主题 |
Excel中的筛选与排序 |
主 |
翁晓杰 |
参加对象 |
信息技术组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数据的排序
一、 前面我们已经制作了学生成绩登记表,也学习了怎样利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都计算出了各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复习如何计算总分、平均分)。并对输完数据的工作表进行边框和底纹设置。 二、什么是数据? 数据,就是输入单元格内的数据,有多种类型:文本,数值,日期、时间等等。 三、数据的排序 任务:————打开“学生成绩表.xls” (1)、将数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出来? (2)、哪位同学的语文成绩最高? (3)、找出总成绩最好的男同学? 学生:尝试完成排序。遇到问题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完成的同学电子举手并进行演示操作。 教师: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详细教案附后) |
||
活动反思 及建议 |
本次公开课,执教老师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excel软件中的排序和筛选,让听课老师对上机实践的上课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
过程确认 |
|
永嘉县第三职业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翁晓杰老师第二次“磨课”评课 |
项目负责人 |
翁晓杰 |
活动时间 |
2011.11.25 |
活动地点 |
四号机房 |
活动主题 |
Excel中的筛选与排序 |
主 |
汤乐乐 |
参加对象 |
信息技术组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汤乐乐:设计新颖,操作性强。 本节课翁老师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几个大的环节层次鲜明,过渡自然,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旁辅导”新的教学理念,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发挥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2、叶晓燕:教学策略运用恰当 为了促进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自学为主,教师从旁辅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从“做一做”、“比一比” 卢志才:教师激励性话语,是学生走向成功的良药。 本课最大亮点:教师激励性话语,是学生自主学习成功的前提保证。无论学生给全班讲解、示范,还是与老师、同学共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无论学生层次高低,他们讲解、示范是否到位,语言组织是否流畅,翁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给予赞扬和肯定,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树立了自信心。 |
||
活动反思 及建议 |
评课反思: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1、要学习,不能自我封闭。2、要会悟,不能死读书。3、要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
||
过程确认 |
|
http://s5/middle/956a4ce2gb47cc327f144&690
永嘉三职计算机教研组翁晓杰老师第二次“磨课”教案
题名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能力目标
1、
2、
3、
4、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2、
3、
教学难点
1、
2、
教学方法
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采用讲授、演示、学生自主探索练习、反馈矫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媒体
远志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准备
准备好学生练习使用的数据清单,课前分发至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制作了学生成绩登记表,也学习了怎样利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都计算出了各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复习如何计算总分、平均分)。并对输完数据的工作表进行边框和底纹设置。
任务:(打开“学生成绩表。xls”)
1:利用公式与函数计算各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2:对单元格设置合适的边框和底纹
教师演示操作。
分析: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算出来了,而我们如果要了解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是谁?找出总成绩最好的男同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
教师:
新授:数据的排序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数据的排序。
要了解数据的排序,首先先了解数据。
一、什么是数据?
数据,就是输入单元格内的数据,有多种类型:文本,数值,日期、时间等等。
1.数值型数据:在Excel中,数值型数据包括0~9中的数字以及含有正号、负号、货币符号、百分号等任一种符号的数据。默认情况下,数值自动沿单元格右边对齐。
2.
3.
这些数据类型我们前几节课已经了解过了,那么我们我们来判定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一个,数值型数据,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判断,数学上,3大于1,123小于321,等等,这很容易。而日期型数据和时间型数据呢?
学生:从时间先后上判断…
教师:没错,从时间先后上判断,早的时间型和日期型数据为小,晚的时间型和日期型数据为大。那文本型数据呢?
学生:英文字符按字母顺序排列,汉字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
教师:没错,英文字符按ASCII码顺序排列,而汉字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笔划顺序排列。
现在了解了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我们再来看看怎么给数据排序。
二、数据的排序
1、数据的排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查找效率,需要重新整理数据,对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数据进行排序。所谓排序是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按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排序时,一般应指定某些列作为排序的依据,这些列我们称为关键字。
排序分为升序和降序
1)升序:按字母顺序、数据由小到大、日期由前到后排序。
2)降序:按反向字母表顺序、数据由大到小、日期由后向前排序。
如果排序的数据是汉字,则排序是依据中文字的内码(拼音或笔画)来确定。
文本排序时,excel从左到右逐个对字符进行比较和排序。
2、排序的方式
数据的排序的方式有两种:
1)简单的快捷排序:在常用工具栏上有“升序排序”和“降序排序”按钮,选定关键字后,点击按钮就完成排序。
2)根据指定列的数据进行排序
①选中希望排序的单元格区域
②单击“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弹出“排序”对话框
③在该对话框中选中“有标题行”单选按钮,在“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选项——所要排序的列(例:总分),表示按总分进行排序。并选中其后的“降序”单选按钮,表示按总分递减排序。
④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任务:————打开“学生成绩表.xls”
(1)、将数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出来?
(2)、哪位同学的语文成绩最高?
(3)、找出总成绩最好的男同学?
学生:尝试完成排序。遇到问题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完成的同学电子举手并进行演示操作。
教师: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补充:依据某列的数值进行排序时,一般只需选中该区域的任一单元格,不必选中整个单元格区域(如b3:b15),否则会出现一个“排序警告”对话框。这时你必须在对话框中选择“扩展选定区域”,否则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探究:将学生成绩表23行给删除掉,在进行排序会怎么样?(教师演示)
学生思考尝试操作。
教师演示讲解:Excel以空白行或空列作为排序操作的界限。在本例中,“平均分”上面一行是空白行,因此只对该行以上的数据进行排序。这也是我们建议使用一个空白行把表格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分开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数据排序:
数据的排序是为了用户在Excel中能够更快速、更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我们要灵活运用它。